對于大陸足球的歸化政策,大陸球迷的內心可謂百感交集。一方面,本土球員競技水平呈現出了斷崖式下跌,對于這一點可謂怒其不爭;另一方面,一部分人寄希望于歸化球員,希望能夠利用歸化球員超強的個人能力,讓大陸男足的成績在短時間內觸底反彈。
在目前的世界足壇,歸化是一個時髦的話題,甚至足球強國都在努力歸化優秀球員。像法國和英格蘭足協,直接從非洲尋找有潛質的足球少年,把他們帶到職業足球青訓學院,然后更改國籍。而像德國足協,則把目光對準了在德國居住的波蘭和土耳其移民后裔,他們的負責教練會不厭其煩的和小球員家屬進行溝通交流。
所以,我們國家的足球歸化政策,大家完全可以平常心泰然處之,也不要對足協官員和外籍球員進行聯系而冷嘲熱諷,因為這就是他們工作的一部分。
足協的態度其實可以理解,搞好青訓和聯賽的周期比較長,想讓國家隊的成績在3-5年內有大幅度的提升,唯有使用大批的歸化外籍球員。
然而,歸化外籍球員并不是足協工作的全部內容,我們不能因此放松了青訓工作。歐洲足球強國并沒有因為歸化外援而放松了對青年球員的培養,相反他們對于本土球員的成長有很多政策上的保障。
歸化球員的一大弊端是歸化球員并沒有太多的國家認同感,大多數歸化球員并不是因為熱愛大陸而歸化的,他們只是為了商業利益。看看菲律賓國家隊就知道歸化的結果了:大賽之前匆匆忙忙把人湊齊,大賽結束之后,球員們馬上返回歐洲。這樣的球隊,根本就沒有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