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把馬拉松后面的10公里跑好,應該怎么練習,我指的好是不出現大幅度掉速、撞墻,抽筋等現象?

在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賽場上,絕大多數跑者在最后10公里,也就是說,半程馬拉松在15-18公里處,全程馬拉松在30-38公里處會有明顯的雙腿酸溜溜、麻木無力,幾乎無知覺的雙腿在此時此刻邁步異常艱難,這個時候就是大幅度掉速、撞墻,甚至于發生腿部抽筋情形,產生這種情形,一方面是自己的月跑量積累不到位,一方面是自己在平時跑步訓練中每公里配速不理想,一方面就是在日常跑步訓練過程中沒有特意安排比賽配速模擬跑步訓練。

我在第一次準備參加泗洪稻田半程馬拉松時候,我在比賽之前就做的非常充分,不僅在比賽之前把自己的月跑量始終保持在150公里范圍內,而且每一個雙休日都針對性安排一次半程馬拉松每公里配速模擬配速訓練,根據自己的預設成績,爭取跑進130,然后按照前10公里和后10公里都保持在42分鐘完成,這樣針對性訓練了4-6次,接著就去參加比賽了,果然在比賽過程中自己始終全神貫注的嚴格按照自己預定的每公里配速來跑進,最終比較輕松的完成了自己預定成績,最終成績是1小時29分30秒,順利、安全的達成了比賽目標,因此,自己想要突破自己最佳半程馬拉松,或者全程馬拉松歷史最佳成績,在日常跑步訓練過程中必須要做到,第一把月跑量給完成好。第二,每一個雙休日都要針對性安排一次正式比賽每公里配速模擬訓練跑,這樣,您在正式比賽中才能從容不迫、坦然應付取得自己理想成績!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