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和足球職業聯賽的不同在升降級制度上體現得尤為明顯。事實上,仔細剖析,也會發現這和美國、歐洲對待職業聯賽不同的態度,以及運作職業聯賽的理念不同有關。NBA之所以沒有升降級制度,總體而言有以下幾個原因。
1、NBA球隊太少
首先,升降級制度若存在,必須要求有相當數量的球隊,至少可以組成多個聯盟,而NBA盡管如今有30支球隊,但仍不夠實行升降級。而養活和運作一支NBA球隊的高成本,也注定了歐洲足壇那種一座城市有多支職業足球隊(以倫敦為例)的情況,是絕不可能出現在NBA的。在美國有能力容納2支NBA球隊的,也只有紐約和洛杉磯。
在NBA草創時期,球隊數量稀少,最少時甚至全聯盟僅有8支球隊。因此,從一開始NBA就和升降級制度格格不入。后來,加盟球隊數量越來越多,但從體量上來說,和歐洲某一國家多個等級的聯賽球隊數量仍不可同日而語,NBA也就從未考慮過升降級制度。
2004年山貓(黃蜂)加盟NBA,成為最近一支NBA新軍,此后16年內,盡管不斷有NBA擴軍的消息傳開,卻始終未能成行,由此可見組建一支NBA新軍的難度有多大。而聯賽規模不夠,是NBA沒有升降級制度的首要原因。
2、成熟的選秀讓升降級不再是必需
歐洲足壇為什么會引進升降級制度?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必然會有一條就是,防止常年墊底的超級大爛隊存在,影響整個聯賽的形象和成績,也就是借此來激勵各隊力爭上游。
但在NBA,完善的選秀制度的存在,讓升降級不再成為必需。NBA是成熟的商業聯盟,這就決定了各隊自然要往上攀登,像斯特林掌權時期的快船那種不思進取的球隊在NBA畢竟是鳳毛麟角。由于每年從NCAA以及各種渠道能輸送大量的優質新秀,NBA墊底球隊往往能在瞬間就實現大翻身,沒有哪支球隊能長時間稱霸,真正做到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3、美國和歐洲對待職業聯賽理念不同
從前文已可看出,美國和歐洲對待職業聯賽的理念,以及運作職業聯賽的方式是有所不同的。不管是NBA還是歐洲職業足壇,都無法避免大爛隊的存在,但如何對待這些爛隊,如何激勵他們,NBA和歐洲職業足壇做法迥異。形象地說,歐洲足壇對爛隊“施以懲戒”,NBA則為爛隊“提供保障”。
此外,這也牽涉到地緣方面的原因。前幾年西強東弱,尤其是大西洋賽區更是集體衰敗。當時就有球迷提出要取消東西分區,只按戰績排第1到16名進行季后賽。但這項提議一經提出便遭到否決,NBA的理由是這樣一來,大西洋賽區可能會沒有一支球隊進入季后賽。
大陸球迷會對此不解,沒有大西洋賽區球隊征戰季后賽又能怎樣?但其實大西洋賽區球隊對NBA而言無比重要。畢竟,NBA三大創始球隊中,有2隊在大西洋賽區(凱爾特人、尼克斯),而NBA當年也正是依托于波士頓、費城和紐約這3座城市創立起來的。往遠了說,波士頓和費城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也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美國人無法舍棄這3座城市,也自然無法舍棄這3座城市的職業球隊。
其實,不光是NBA,NFL、MLB和NHL,甚至于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都沒有設置升降級制度,美國人和歐洲人的區別,由此可見一斑。(仰臥撐/毛毛)
我理解應該的升降制度是對人不是對球隊,\n能力差的球員就下放到發展聯盟
籃球的關注度、影響力、商業收入都不足以支撐建立升降機制所需要的球隊數量
很簡單,籃球足球這兩項運動本身就決定了,優秀的籃球運動員大多數是1.9米及以上身高,基數就比足球運動員少,那頂尖的職業球員也就少,那自然不足以支撐升降級!
他們有發展聯盟
更方便打假球,沒有降級的聯賽,比如澳超,美職籃
斯特林?是斯特恩吧。注意錯別字。斯特林是牙買加快樂男孩哦[看][看]
其實體育聯賽升降級制度的缺陷很多。一,企業的投入容易打水漂,降級成本太高容易導致假球,二,容易形成豪門球隊,小城市場球隊綜合競爭力差,三,低級聯賽事實上成為豪門超市,幾乎難有奇跡。四,升降級不會有選秀制度,弱者恒弱。NBA這種聯盟性質的賽事制度要優秀得多。
我覺得是美國人和歐洲人對于競技體育的理念不同。美國人看重個人英雄主義,歐洲人看重體系。打磨一直足球隊遠比打磨一直籃球隊或者棒球隊困難的多。籃球隊靠一兩個明星球員就能變強,對于足球隊來說,一兩個明星球員解決不了問題,甚至五六個明星球員也不行,銀河戰艦不就翻了嘛。所以一支足球隊要變強,要經過好多年慢慢籌劃,而一支籃球隊只需要一個休賽期就夠了。所以對于NBA球隊來說,沒有真正的底蘊,只有球市,有了鈔票就有機會變強。NBA里的升降級只是老板和球隊經理的新陳代謝。
那為什么cba也沒有升降級
籃球俱樂部比足球俱樂部花錢多?總感覺足球花錢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