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梁忙于賽事推廣,陳夢的苦練,能在技術上壓制伊藤美誠嗎?

陳夢是國乒主力中唯一一個對伊藤保持不敗的選手,也是把伊藤打到直搖頭的“大力王”。伊藤向來就是“打不死的小強”,戰勝國乒之心一直不死,那么如此爭強好勝、不輸服的“大頭藤”為什么總是在陳夢面前敗下陣來呢?歡迎各位留言、探討,感謝關注!我是騎馬寺的少年。從技術層面來分析主要是有以下三個方面:

前三板技術有所精進,陳夢是所有國乒選手中吃伊藤發球最少的。

陳夢正、反手相持能力十分強大,但一直制約她向更高層面發展的就是她的前三板搶攻技術不是很先進。一味打相持,前三板發球、接發球手段太單一的話,那總是會處于被動相持甚至是挨打的地步。特別是伊藤美誠的發球極其多變,前三板反手彈、正手拍極為兇狠,如果11分一局吃她4、5個發球的話,那這局球基本上就沒法打了。

1.接發球并不一味猛掄,陳夢并不想一板致伊藤于死地。在說陳夢之前,我們不得提到一位年僅15歲的韓國小將申裕斌。2019年保加利亞公開賽,比伊藤還小5歲的申裕斌竟然單局打了伊藤一個11:0。出于好奇的目的,我去觀看了雙方的比賽視訊。通過觀看視訊,我發現在國乒選手朱雨玲、孫穎莎等頻頻吃伊藤發球時,小將申裕斌卻對伊藤多變的發球“不感冒”。仔細觀察之后,我得出的結論是:申裕斌接伊藤的發球,十分平穩,不慌不忙,技術也不有多先進,大多也是有搓、擺、擰等,由于她并不急于在第一板接發球,直接擰死、接死伊藤,所以她的接發球上這種“保守”,反而讓她很少吃伊藤發球。

陳夢在接發球環節也與申裕斌有相似之外,我不依仗接發球來治你,而是靠接起來之后相持來磨你。但孫穎莎搶攻太兇,恨不得在接發球第一板就直接掄暈伊藤,甚至連伊藤的旋轉都沒有判斷清楚,這樣就造成了大量的接發球失誤失分。陳夢不怎么吃伊藤的發球,這就是把伊藤的得分手段去掉了一大半,沒有發球得分的伊藤去靠打相持陳夢,那是極其困難的。

退臺小半步后,伊藤速度壓迫威力大減,陳夢高質量相持伊藤難以抵擋。

除了不吃發球,陳夢在馬琳的囑咐下不與伊藤近臺拼速度,而是退臺小半步與伊藤打多拍相持。退臺小半步的好處在于:一個是退臺后伊藤近臺快攻的速度有所緩解,球體經過一段距離的飛行后,經過空氣摩擦會大大減緩;另一個中遠臺位置,恰好是陳夢發力最佳位置,這個位置的擊球質量對伊藤有很大的回擊難度。

1.力量、質量都高出一籌,伊藤彈擊無力回天。莎莎、劉詩雯更多的是與伊藤拼速度+旋轉,用旋轉和落點來與伊藤周旋,而陳夢有1米63的身高,在這女子乒乓球運動員中已經屬于身材高大的選手,正如伊藤自己所說:“陳夢選手的下肢力量非常突出。”繼李曉霞之后,陳夢也成為力量型打法的代表人物,如果讓陳夢站定了正、反擊球的話,那她比一般女選手還是要大一號。伊藤的速度像近臺肉搏的“匕首”,而陳夢退臺之后,“匕首”已經刺不到陳夢,而陳夢正、反手的大力反沖伊藤彈擊起來卻難度非常大。

如果不硬著頭皮死搏,僅靠貼、擋來防守的話,那陳夢更強大的反拉上來,伊藤就更難防守了。2019年瑞典公開賽,伊藤從3:1領先到4:3被陳夢逆轉就是比較典型的戰例。伊藤在前三板搏殺完仍打不穿陳夢之后,陳夢在中遠臺高質量的反拉相持到六、七板以上,最后頂不住的肯定是伊藤。伊藤的生膠本來就是一味拼速度,相持環節是短板,生膠顆粒膠皮不具備摩擦力,穩定性很差。因此,只要前三板能扛下來,一打到相持陳夢會是完勝。

除了不吃發球、相持環節更勝一籌之外,國乒現在在對伊藤發球的策略上也有所限制,以增加伊藤第一板彈擊的難度。陳夢、孫穎莎等人在對付伊藤時,都是以發反手底線長球為主,這種球又急又拱又長讓生膠第一板彈擊非常容易失誤。另外,還配合以發正手下旋短球,讓伊藤正、反第一板上手有所牽制。正是靠以上這些環節的壓制,陳夢實現了對伊藤技術的壓制。

劉國梁并不是陳夢的主管教練,而是大陸乒協的主席,更多的是參與管理工作。技術環節的研究陳夢要更多的向馬琳來請教,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感謝您的關注!我是騎馬寺的少年。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