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知道“上帝之手”名稱的來源?什么情況下能被稱之為上帝之手?
1986年6月22日,在墨西哥城阿茲臺克體育場舉行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賽1/4決賽,阿根廷對陣英國,當時比賽進行到下半場第6分鐘,雙方仍然戰成0:0平手。馬拉多納先是將球分給邊路的隊友巴爾達諾,后者的射門被英格蘭后衛霍奇擋住,然后回傳給守門員希爾頓。此時,雖然馬拉多納搶到了第一點,但面對人高馬大的希爾頓,他想頭球攻門難度極大,最終,他選擇了用手將球打入球門,由于他的個子矮小,動作也十分隱蔽,突尼斯主裁判納塞爾沒有發現,雖然希爾頓和他的隊友極力爭辯,但主裁判判定此球有效。
這個時候馬拉多納展示出了作為隊長冷靜的一面,在面對英格蘭人抗議、阿根廷人慶祝時,他用眼角的余光在觀察主裁判。其在2002年出版的自傳中詳細描述了他這時是如何強化裁判做出進球有效這一判決的,據他回憶,當他入球后立即想到:”我在等候我的隊友來擁抱我,但沒有人來……我對他們說:’來抱我,不然裁判就會判入球無效”。他的這一做法,讓裁判決定英國抗議無效,進球有效。
賽后的新聞發布會上,馬拉多納接受采訪時稱:“這個進球是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馬拉多納的腦袋(A little of the hand of God, and a little of the head of Maradona)”。這句話說明他的情商比較高,一是沒有直接表明是手球;二是引申上帝是入球與否的最終主宰。這就是后來媒體引用“上帝之手”的真正來源。
他為什么要用上帝之手這個說話,我猜測有三個原因:一是上帝是西方國家的信仰,用進球是上帝決定的說法能改變一部分人的想法。二是用這句話羞辱英國人,讓自己國家揚眉吐氣一回,要知道四年前剛剛發生的”馬島戰爭”,阿根廷在與英國的戰爭中慘敗,英國硬生生將馬爾維納斯群島從阿根廷的國土里給搶了過來,這次贏球可能是最好的報復手段,這粒進球是上帝對英格蘭人的懲罰,我們不能在戰場上贏你們,足球場上我們也要找回自己的尊嚴。三是他的自我安慰,在其2002年出版的自傳中,馬拉多納承認這個進球是個手球:”我現在能說出當時不能說的事情了。當時,我稱其為’上帝之手’,其實那是’迭戈之手’。我感覺自己有點像是偷了英格蘭人的錢包”。他在接受《每日鏡報》采訪時說:”這個進球并不是我誠心進行欺騙。我并不是不尊重英國人,但是在阿根廷的綠茵場上,這樣的進球許多許多。那天下午的比賽中,我在場上跳躍起來,但是我的身高不足,所以就有了上帝之手。”馬拉多納說,在南美足球運動員中,”上帝之手”方式進球非常普遍,裁判也大多不吹。
這個事情以后,媒體就把在足球比賽中用手將球打進且被裁判誤判有效的情況稱為”上帝之手”。
下面,我們再來說說如果用現在的科技手段,還能判“上帝之手”進球有效嗎?
我覺得要多方面分析,即使現在有高清回放等科技,也不一定不存在“上帝之手”進球。
1.科技不是萬能,裁判也有可能未及時發現。就最近一次來說,2012/13賽季意甲第五輪比賽時,克洛澤在兩名那不勒斯球員的干擾下起跳爭頂將球打進。但裁判們均沒有發現,主裁判邦蒂隨后判罰進球有效。克洛澤走向裁判,主動承認了自己的無意手球,使得主裁判邦蒂改判進球無效。2012年10月16日,德國足球協會正式授予克洛澤”公平競賽獎”,用以表彰他在意甲聯賽中用手進球后主動向裁判承認的誠實行為。
2.主裁判的偏袒或者有意為之。我們暫且不說違反體育精神,收黑錢吹黑哨的。就馬拉多納這枚進球而言,主裁判也有有意為之的可能性。突尼斯歷史上也是一個飽受歐洲列強欺凌的國家,大半個世紀都是法國的殖民地,看見難兄難弟阿根廷被欺負得這么慘,心里估計也有同情的成份,在有爭議的裁判上有可能會偏向阿根廷。
3.不要對高科技迷之自信。高科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更多是起一個輔助的角色,而不是一個主導者角色。足球運動就是因為其對抗性和不確定性才能讓如此多的人著迷,假如哪一天用冷冰冰的機器代替裁判,用無死角規范球員每一個動作,讓其畏手畏腳,足球運動就離死亡不遠了。再說也不是每一個地方都能用上高大上的高科技,上帝之手也許每天都在世界角落發生,只是我們沒有知曉或者關注而已。
結語:
馬拉多納如果僅憑這枚“上帝之手”將阿根廷送進半決賽,那他也成為不了最偉大的運動員。在同一場比賽中,他千里走單騎,連過五人,一擊即中,這個才是其最光輝閃耀的時刻。逝者已逝,請大家不要再將上帝之手作為馬拉多納的代名詞,畢竟他自己都覺得此事不怎么光彩。他生性率真,給很多人都帶來了歡樂,連鄧小平都是其球迷,每每馬拉多納一出場他就說:看,那小個子。天堂有球場,希望小個子在天堂也能實現自己的足球夢想。
上帝之手,欺騙了全世界!偷來了一座世界杯,也留下了欺世盜名的一生……
拜讀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