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不是狂躁癥,也不是反社人格障礙。抑郁癥是一種心境障礙,它的主要癥狀是人的情緒低落,興趣愛好喪失,活動能力下降,伴隨著各種各樣社交及生活機能的喪失,甚至會引發嚴重的極端行為。
抑郁癥者常自責,而非仇視父母。
抑郁癥者不一定就是仇恨父母,恰恰相反,抑郁癥之所以成為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主要是因為一些不良的情緒和心里沖突,包括仇恨,不滿,猜疑,自責,自卑,妒忌,疏離,并不是向外宣泄傷害他人,而是轉而向內傷害自己。抑郁癥病人往往不會譴責他人,更多的是自責自罪。
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仇視父母呢?
當前社會非主流心理咨詢界所謂原生家庭理論造成父母成為萬惡之源。
這個結論過度強調父母對于孩子一生的負面影響,這為很多現實生活中過的不如意,對自己人生感到不滿和厭倦的人,找到了出氣的借口,父母成為了孩子長大后不成功的替罪羊。
根據原生家庭理論設定,所謂成年后的生活,絕大部分受到同童年時代原生家庭的影響,其個性,氣質,命運都被原生家庭關系所塑造——
- 原身家庭父母不和則孩子缺少安全感,表現為一種焦慮依戀;
- 原生家庭父母過于嚴格,責任性受到壓抑,孩子成年后變得拘束,表現出強烈的討好人格;
- 原生家庭的母親過于強勢,這男孩變得懦弱膽小回避,在長大之后無法承擔生活的重責,變成一個窩囊的男人;
- 原生家庭貧困,對物質匱乏產生焦慮,則長大以后生性吝嗇,害怕匱乏;
- 原生家庭父母家暴,則還將來長大,長大后同樣的是充滿暴力和各種人格障礙,這種暴戾會遺傳下去。
因此原生家庭這個理論成了一個萬能的垃圾桶,它成功地幫助了失意者輕松甩鍋。很有可能這個理論的推廣者,本身就極度自卑,對原生家庭充滿著憤恨,他把傳播該理論作為怨憤的發泄——
而眾多粉絲把原生家庭理論當作某種心理防御,憑借這個扭曲的理論,讓自己感到更加舒服一些。這就是心理學的供需市場雙方的平衡:一邊輸出理論,一邊消費情緒。
- 凡是在成年之后生性膽小,一事無成的人,錯在父母;
- 凡是不善于社交,人群中感到恐懼焦慮的人錯在父母;
- 凡是情商不夠,無法和異性愉快相處的人,錯在父母;
- 凡是生性冷淡,愛無能,對婚姻感到失望和恐懼的人錯在父母;
- 凡是敏感多疑,看人臉色生活,又倍感痛苦的人,錯在父母;
- 凡是生性孤僻不合群,無法與人共同配合相處的人錯在父母;
- 凡是在內心隱藏的角落里感到極其自卑,無法見人,怨天尤人者,錯在父母…
原生家庭理論真的非常合理嗎?
但是有沒有人反思過,同樣在一個原生家庭中,為什么有的人性格健康,而有的人生性陰暗?
為什么傳統大陸的家庭價值觀延續千年,至今代代相傳,優秀者輩出,反而實到如今則個個成為了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既然童年時代深受家庭的困擾,而長大之后意識到問題的存在,為什么不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反而將所有的失敗躺倒在原生家庭陰影上?
父母成為替罪羊是不合理的。
可能這些人都已經是沒有心情去認真反思原生家庭理論的合理性,但是他們卻非常樂意于討伐父母的罪惡滔天,父母簡直成為了社會危機和人生悲劇的始作俑者。
在原生家庭理論擁躉者眼中,天下父母皆是禍害,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沒有不合格的孩子。而在他們的眼中,大陸的絕大部分的家庭,父母都不配為人父母,幾乎每個家庭都是原生家庭的犧牲品。
這就是當代大陸年輕人對父母的仇恨之源頭。
與原生家庭有關,但不是決定性,原生家庭之外的很多因素也會有影響,其實就是一個環境問題,家庭環境,社會環境都會有。只是原生家庭比較差的人會更容易抑郁,長期處于過度壓抑的環境會讓大腦形成慣性壓抑情緒的習慣,進而影響大腦結構和激素水平,造成抑郁癥的發生。
我是抑郁癥,我不仇視父母,但是他們一吵架,我就有世界末日的感覺
凡事得了抑郁癥,有一部分因素怪罪與于原生家庭的,是因為看清了成長的歷程,就好像看了一部自己的成長電影,而對父母有所謂仇視的感想,也源于發覺自己不是被父母所愛的人。再加上無論老少人性的自私自利在這個物質年代,親情有時候都是假的。沒有得過抑郁癥,請勿亂評論,歸類原生家庭的錯,只能說在抑郁癥里算很小的因素,而大部分的因素在于傷害不了別人,又不被身邊人,包括親人愛戴,只能逼瘋了自己。因為想不通,又沒人幫忙走出困境及精神方面死胡同,從而覺得整個世界都塌了。
總算有人站出來說句公正良心話了!當代心理家庭的所謂主流,已深陷甩鍋父母的陰暗泥潭。誰在獲益?誰在收益?誰在受傷害?誰在受蒙蔽??時間會給答案,良心會最后發聲。等待。
這個結論過度強調父母對于孩子一生的負面影響,這為很多現實生活中過的不如意,對自己人生感到不滿和厭倦的人,找到了出氣的借口,父母成為了孩子長大后不成功的替罪羊。
我對孩子的培養按道理沒做錯,小的時侯上幼稚園,教會她自己穿衣服,上國小時教會她縫衣服疊被子,種花草,國中時教會她做飯,只有在高中時沒讓她干家務,因為學習太忙,我是那種溫柔賢惠的媽媽,但也對孩子不溺愛。可是我女兒現在仇視我,用很犀利的話中傷我。
對,我一直對這種原生家庭弊端的說法很反感,我們小時候父母管教的很嚴,要站有站像、坐有坐相,吃飯不說話,大人拿起筷子小孩才能拿等等,做錯事家長就打,可我們從來不記仇,認為家長是為我們好。現在的孩子都是在蜜罐罐里長大,可孩子反倒挑家長的這問題那不是,動不動就是原生家庭給他們造成的困擾,可自己不想:每個人都有原生家庭,別人怎么就能好好的學習工作,自己怎么就有問題,而把所有的不是都推給原生家庭
不是抑郁癥的人仇視父母,而是因為原生家庭復雜不好,虐待,才會導致孩子抑郁癥。你想如果你是個女的,你的親生父親對你連打帶罵又強奸,你會覺得你的父母好嗎?
我不同意所謂原生家庭對孩子有多大影響的觀點,主要是社會環境和孩子自己,我是一個孤兒,沒有體會到原生家庭的溫暖,照樣積極向上,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愛憎分明,這怎么說呢?
但是有沒有人反思過,同樣在一個原生家庭中,為什么有的人性格健康,而有的人生性陰暗?(同樣在一個家庭同樣的父母,但是對待孩子的態度不同樣,甚至大相徑庭,冰火兩重天。這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