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患者發生骨轉移,還要不要治?腫瘤專家說了大實話!
65歲的老張發現自己得前列腺癌時,已經到了中晚期,手術切除腫瘤后一直配合醫生進行放療和內分泌治療,就在一個月前,老張感覺自己背部出現酸痛感,甚至晚上睡覺時也會被痛醒。
剛開始他還以為是自己打牌坐太久,導致腰酸背痛,可是幾天后卻發現走路感覺像踩棉花一樣,越來越沒力氣,甚至有半癱的征兆,到中山大學部附屬腫瘤醫院一查,才發現是前列腺癌脊柱轉移,壓迫周圍神經,出現運動障礙,在醫生的建議下,老張再一次進行了手術干預,運動功能逐漸恢復,前列腺癌也得以繼續進一步治療。
在不少人固有的印象中,別說是癌細胞轉移到脊柱,即便聽到“骨轉移”三個字,第一想法就是到了無法治療的地步。“都發生轉移了,那就回家等死吧!在醫院沒用的”“再治療都是浪費錢,還不如最后痛痛快快的像吃啥吃啥,想做啥做啥!”
“這其實是眾多‘骨轉移’患者對醫療進步不了解所造成的誤區。”中山大學部附屬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科主任王晉在2018中腫脊柱轉移瘤高峰論壇上介紹,這要是在30年前遇到這種情況,醫生一般建議放棄了,但是目前隨著醫學的發展,像乳腺癌、前列腺癌這些生長比較緩慢的原發腫瘤,即便骨轉移后,積極配合骨轉移瘤外科治療,不但能有效緩解癌痛,還能通過保護骨頭、神經,為患者后續治療創造機會,骨轉移后的癌癥患者生存超過3-5年的例子比比皆是。
超過七成的惡性腫瘤有骨轉移的可能
據了解,超過70%的惡性腫瘤患者最終都會發生骨轉移,多發性骨髓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腎癌、肝癌、甲狀腺癌病人占絕大多數,其中脊柱是最常見的骨轉移部位,占到70%。
越來越多的臨床數據顯示,骨轉移瘤的出現并不總是癌癥終末期的“宣判”。王晉介紹,若任其發展、不做任何治療,癌癥病人的生活質量堪憂。
首先,脊柱轉移性腫瘤會引起疼痛,甚至是劇痛,一些患者會因為疼痛不止而無法站立或者坐起,只能臥病在床,痛苦呻吟,必須及時進行外科干預。
其次,脊柱轉移性腫瘤可能壓迫神經,引起截癱,無法行走,繼而誘發墜積性肺炎、尿路感染、嚴重褥瘡,根本做不了后續治療,骨質的破壞,還會導致脊柱的不穩定,也需要外科干預來恢復脊柱的穩定性。
此外,有些轉移瘤惡性程度低,手術切除后,晚期癌癥患者依然可以獲得較長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對于晚期骨轉移的癌癥患者,治好需要依靠下一步內科和放化療手段,外科手術這個時候并不是為了治愈病人,但卻是完成治療的必要過程。”王晉說道,一些本來因為骨轉移癱瘓的病人,通過外科干預修復了脊柱脊髓的神經功能,恢復行走功能后,無形間給予了患者下一步治療的信心。
骨轉移后,外科干預需抓住“黃金期”
王晉特別提醒,脊柱轉移瘤患者外科干預一定要盡早,情況嚴重者,往往2個星期就可以從不完全癱瘓發展到完全癱瘓。
在完全癱瘓前若能得到分離減壓、內固定等規范的外科治療,90%以上能夠恢復,若發生全癱后,48小時將是最后的“黃金期”,此時及時外科干預將有70%的幾率恢復正常,但若全癱超過3天再進行處理,恢復可能性降至50%以下,時間越久,恢復率越低。
癌癥患者一定要警惕腰痛背痛的真正原因。“一般因脊柱轉移瘤引發的腰背痛,會持續性加重,與普通腰背痛時好時壞有明顯區別,晚期癌癥患者,突然出現腰腿不變,甚至半癱在床后都應立即就醫。”王晉指出,做個脊柱MRI或者拍個X光片就可基本診斷。
骨轉移瘤病人常需奔波于多個科室,專家意見不同或“打架”
晚期癌癥患者發生脊柱轉移后,既需要治療原發腫瘤,又需要治療脊柱轉移瘤,往往要來回奔波于內科、骨科、放療科等不同科室甚至不同醫院,治療之路異常艱辛。并且晚期的時候治療的同時也會有各種不適,這個時候可以吃一些海藻硒或者是靈芝孢子粉,可以有效提高免疫力,減輕癌癥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