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七君
不知道大家平時在看電影電視劇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劇中角色的腦子被人敲了倒下的時候,為什么會先渾身僵硬,再癱軟呢?
請勿模仿:某古偶中對腦袋被敲暈的人的描繪,其實有一些科學道理。
雖然不同劇組對科學的尊重程度不一,但是演員這樣的演繹是遵循了一定的醫學原理的。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腦子受傷的人會出現什么樣的典型反應。
學醫的同學大都知道,腦子受到創傷時,人體常會不自主地出現兩類典型的特殊姿態,其中一種姿態叫做去皮質僵直(decorticate posturing),另一類叫做去大腦僵直(decerebrate posturing)。
去皮質僵直的姿勢是這樣的——
去皮質僵直。圖片來源:wikipedia
雙手向心蜷著、雙手握拳、雙腿伸直、雙腳內八。總之,去皮質僵直的姿態和木乃伊很像,因此也叫 mummy baby(木乃伊寶寶)。
去大腦僵直。圖片來源:wikipedia
去大腦僵直和去皮質僵直的下半身姿勢比較像,雙腿都是僵直內八的,但是上半身的姿勢不同。
去大腦僵直時,雙手握拳、雙臂向身體兩側伸展、雙拳向外,看起來頗為傲嬌。
姿勢異常包括去皮質僵直(上)和去大腦僵直(下)。圖片來源:epomedicine.com
這兩種異常體態就是醫學上所說的姿勢異常(Abnormal posturing )的兩大表現形式。
金·凱瑞在喜劇片《沒問題先生》中對去皮質僵直,俗稱裝死的演繹。
因為姿勢異常和大腦受損程度密切相關,醫護人員通常會根據姿勢異常來判斷病人的意識狀態以及腦損傷的嚴重程度。
比如在醫學界常用的格拉斯昏迷評分量表(Glasgow Coma Scale)中,去皮質僵直和去大腦僵直就是重要的評判指標。
在格拉斯昏迷評分量表中,得分越低則表示昏迷的情況越嚴重,得分越高說明精神狀態越好。如果出現去皮質僵直,那么患者將得到3分,去大腦僵直在格拉斯昏迷評分量表上是2分。
花千骨同學昏迷后出現了去皮質僵直,在格拉斯昏迷評分量表中得3分。
去大腦僵直和去皮質僵直這兩個名詞聽起來很嚇人。你的害怕不是多余的,這兩個癥狀的命名其實和最初的研究方法有關。
最早發現去大腦僵直的是1932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獲得者、英國皇家學會會長、神經生理學家查爾斯·斯科特·謝靈頓爵士(Sir Charles Sherrington)。
1898年,謝靈頓在一篇論文中報告了他的發現。他把麻醉后的活猴和活貓的腦干橫向切斷后發現,猴和貓雖然還能自主呼吸,但都出現了姿勢異常。去大腦僵直的學術稱謂也是由這篇論文而來。
1939年,蘇格蘭生理學家 Thomas Graham-Brown 的一項經典(但殘酷)的研究發現,去大腦的貓可以在跑步機上正常運動,甚至可以配合跑步機的速度調整自己的速度。他的研究說明,四足動物的行走和奔跑可能不需要大腦高級皮質的參與。該影片被英國醫學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收錄。
顯然,姿勢異常的最常見原因就是腦袋受傷。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附屬醫院的研究者 James Knight 和美國圣迭戈海軍醫療中心的研究者 Lawrence C. Decker 表示,雖然現在還沒有研究對姿勢異常的發病率進行統計,不過造成姿勢異常的病因是大致清晰的:最常見的原因是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
請勿模仿:姿勢異常大都是因為腦損傷,尤其是中腦和腦干。
創傷性腦損傷的發生率其實挺高的。比如在美國,平均每15秒就發生一次創傷性腦損傷,每年有210萬美國人的腦袋遭受重擊。
其實早在1977年,一項發表在《神經外科雜志》(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的經典研究就發現,在經歷了較為嚴重的腦傷后,約40%的患者會出現去大腦僵直;而一旦出現去大腦僵直,患者的存活率就會降至28%。
要注意的是,激烈的肉體碰撞也有可能導致姿勢異常。
黃色箭頭所指的運動員遭受撞擊后出現了姿勢異常。
比如在劇烈運動中,腦震蕩的運動員就常出現暫時的姿勢異常。這類姿勢異常往往是一邊的身體去大腦僵直,另一邊去皮質僵直,看起來像在彎弓射大雕,因此也被叫做擊劍反射(fencing response)。
影視劇中的角色在暈倒時常常出現擊劍反射,除了摔得舒服,實際上也挺符合科學。
2009年,肯塔基大學部醫學院的研究者 Ario H Hosseini 和 Jonathan Lifshitz 在對發布在油管(Youtube)上的近2000條視訊進行整理后發現,在大腦受到撞擊后,66%的人出現了擊劍反射。
擊劍反射是一種姿勢異常,通常出現在大腦遭受撞擊之后。圖片來源:healthline.com
除了大腦外傷,一些疾病,比如克雅氏癥(人版瘋牛病)也有可能造成患者身體姿勢異常。也有一些研究發現,感染了瘧疾的兒童常出現去大腦僵直或去皮質僵直的異常姿勢。
并不令人意外的是,姿勢異常是大兇兆。
Knight 和 Decker 指出,大腦受傷并且出現了去皮質僵直的患者中,只有37%能活下來,出現了去大腦僵直的話存活率就只有10%了。兒童也是一樣。因頭部受傷送醫的兒童死亡率在10%-13%之間,但是如果出現了去大腦僵直,死亡率就會飆升至71%。
而對頭部中槍的患者來說,姿勢異常等于宣判了死刑,出現去大腦僵直或去皮質僵直的頭部槍傷患者的存活率接近0%。而在溺水幸存者中,出現去大腦僵直或去皮質僵直的人的后遺癥風險比其他人高很多。
請勿模仿:拳手在大腦遭受震蕩后出現了姿勢異常。
那么,姿勢異常到底是什么原理呢?
醫學界目前認為,姿勢異常是中腦、腦干和高級腦區的通訊中斷造成的。
在去大腦僵直中,連接腦干中的前庭核和脊髓的前庭脊髓束(vestibulospinal tract)起到了關鍵作用。
腦干(紅)。圖片來源:wikimedia
正常情況下,前庭脊髓束的“默認設置”是讓四肢 “伸”而不“曲”。不過,大腦皮層的權限比前庭脊髓束高,可以抑制前庭脊髓束,所以正常人的四肢不會僵硬地伸直。如果大腦皮層和前庭脊髓束之間的通訊中斷,那么前庭脊髓束就失去了約束,“系統還原”到默認配置狀態,四肢就會出現異常的僵硬伸展。
而在去皮質僵直中,中腦的紅核也有重要作用。
中腦(紅),紅核位于中腦。圖片來源:wikipedia
靈長動物的上肢非常靈活,而靈長動物的上肢也有一套“默認設置”,那就是抓握反射(也叫達爾文反射)。新生兒的雙手會自動抓住手中的物體,讓自己不會掉下來,這就是抓握反射的表現。
新生兒的抓握反射。
而在靈長動物中,和抓握反射密切相關的是中腦的紅核和脊髓之間的神經“光纜”——紅核脊髓束(rubrospinal tract)。紅核脊髓束主要影響上肢,可使人展現出原始的抓握反射。
不過,大腦皮層也可以抑制紅核脊髓束,從而抑制抓握反射,這就是為什么腦皮層升級完成的成年人不會自動抓住手里除行動電話以外的其他東西。因此當大腦皮層受損,或和紅核脊髓束的通訊中斷時,上肢就按“默認值”表現出原始的抓握反射。這被認為是去皮質僵直的可能原理。
從去皮質僵直到去大腦僵直,再到領便當的整個過程。
當然了,如果情況進一步惡化,或者受傷情況特別嚴重,患者就會從姿勢異常變成全身松軟無力,此時就無力回天了。
夏紫薰同學從姿勢異常過渡到全身癱軟,目測腦干以上都沒了。
影視劇中對領便當的人的套路化描繪反映的就是這一過程,乏味卻也真實。
以前的演員:挺識相的。
現在的演員:挺尸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