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曾碰到這些“可愛”的患者:
護士問:“您空腹了嗎?沒吃飯吧?”,李大爺搖搖頭,“沒吃飯。我空腹呢,只吃了個火龍果……”護士只好讓他明天再來。李大爺一臉疑惑,嘀咕著“吃個火龍果,怎能算吃飯?”
70歲的王阿姨,今天來復診抽血,遵醫囑“晚餐后不再吃東西”,以為降壓藥也不能吃。測血壓時發現升到180/100mmHg,感覺天旋地轉,差點癱倒在地。
李先生需要做個免疫組化檢查,前一天晚上飯后就禁水禁食,大清早趕來時,喉嚨里像著了火,原來他覺得空腹抽血必須做到滴水不沾……
單位組織體檢,王大哥前一天午飯即開始禁食,晚上還進健身房運動,準備給自己一份最完美的血檢清單……
上述情況,在臨床上屢見不鮮。你們了解什么是真正的“空腹”嗎?錯誤的“空腹”,可會惹來周圍人的“捧腹”!
空腹抽血,需要空幾個小時?可不可以喝水?可不可以吃藥?哪個時間段抽血較為準確?相信很多人尚有疑惑,今天我們就好好來說道說道。相信結合《2020年靜脈血液標本采集指南》,能得到權威解答。
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最新《靜脈血液標本采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針對靜脈血液標本采集前患者的相關準備,包括飲食、運動、情緒、采血時間、采血體位、輸液等各方面,做了詳細的說明。
怎樣才算空腹?
從前一天中午就開始禁食?
抽血前一天晚上運動燃脂?
這些操作都太“激進”了。快看指南怎么說。
《指南》指出,空腹采血宜安排在上午7:00~9:00,要求至少禁食8小時,以12~14小時為宜,但不建議超過16小時。
如果空腹時間大于16小時:會由于過度饑餓,導致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補體C3及轉鐵蛋白的含量明顯下降,血清膽紅素也會由于清除率減少而升高。
另外,《指南》建議采血前24小時,不宜劇烈運動,檢查當天宜避免情緒激動,采血前靜息至少5分鐘。若需運動后采血,則遵循醫囑,并告知檢驗人員。
為何抽血化驗前要空腹?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空腹抽血的目的是為了減少干擾因素,主要有以下 3 方面原因:
01
臨床檢驗正常參考值是基于空腹抽血取得
某些臨床檢驗項目會受到飲食影響,參考值范圍均是以健康人空腹抽血的檢測結果為依據,經過科學的統計分析計算而來。
換個角度想,每個人飲食的不同,結果具有許多影響因素,只有空腹,才能使得結果在人與人之間具有可比性。
02
空腹抽血檢驗結果具有可靠性
由于餐后 12~14 小時胃腸的消化與吸收活動已基本完畢,食物性因素對血液成分基本沒有影響了,因而血液中的各種生化成分比較恒定與穩定,此時測得的各種數值可以比較真實地反映出機體的生化變化,有助疾病的診斷。
需要注意的是,抽取的是“空腹的血”,而不是“饑餓的血”,空腹時間過長也會使得檢驗結果不準確。例如過長時間空腹,可使得檢測血糖偏低,發生低血糖,不能反映機體平時的血糖狀態。
03
清晨空腹抽血結果具有準確性
清晨人們情緒波動較少,運動比較少,機體近于基礎代謝狀態,更加準確地反映機體的生理狀態。超過早上 10 點,因為受體內生理性內分泌激素影響,可能會對檢驗指標造成影響。
因此,如果早晨吃飯,中午不吃,即使間隔了 12~14 小時,下午抽血也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空腹”。因為除進食外,勞動、運動、工作、情緒等諸多因素也可能使得檢驗指標波動,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所有血化驗前都要空腹?
《指南》指出,以下5個檢測項目需要空腹采血(包括但不限于):
糖代謝:
空腹血糖、空腹胰島素、空腹C肽等。
血脂:
總膽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A1、載脂蛋白B、 脂蛋白a、載脂蛋白E、游離脂肪酸等。
血液流變學(血粘度)
骨代謝標志物:
骨鈣素、Ⅰ型膠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骨堿性硫酸酶等。
血小板聚集率(比濁法)
除了以上《指南》中提及的檢查項目,以下5項臨床常見的檢測項目也需要空腹:
肝功能:反映肝代謝的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總膽汁酸和谷氨酰轉肽酶等,及反映蛋白質代謝的總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等受飲食的影響較大,須空腹。
腎功能(含尿酸):尿素氮、肌酐和尿酸受飲食和運動的影響較大,須空腹。
電解質:進食會影響檢查結果。
免疫球蛋白、風濕三項:為防止血清標本對結果的影響,也要求空腹抽血。
性激素:該檢查須空腹抽血。最佳采血時間為本次月經來潮第2~3天時間,如果含有泌乳素的檢查,抽血前須靜坐20分鐘。
抽血竟然也有“時辰”講究!
抽血最好在7:00~9:00,趕在早10點前。抽血前總會強調要空腹,但最好是保證空腹在8個小時以上。這也是大部分體檢中心體檢的時間!
《指南》中提出,抽血時除了飲食對結果有影響,抽血時間也有一定的影響。以下5項檢測項目對采血時間有一定的特殊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血培養:寒戰或發熱初起時,抗生素應用之前采集最佳。
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皮質醇:根據其分泌的晝夜節律性,常規采血時間點為8:00、16:00和24:00。
女性性激素:核對生理周期安排采血時間。
藥物濃度監測:采血前需與患者核對末次給藥時間。
血液瘧原蟲檢查:最佳采血時間為寒顫發作時。
禁食=禁飲?
《指南》指出,空腹期間可少量飲水。
目前,有人認為抽血前可飲水50~100ml,不超過200ml即可。但由于沒有標準的“少量”是多少,臨床醫生常常統一主張“不喝水”。
需要強調的是,若實在需要飲水,只能是白開水,到達醫院后就不要喝水了,更不能喝含糖的飲料、咖啡、茶水、酒等。
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對某些藥物及激素濃度的測定有一定影響,也可能增加血漿中游離脂肪酸的濃度;
抽血前24小時內飲酒,會明顯升高乙酸鹽與尿酸鹽含量。
空腹必須停藥嗎?
“空腹”并不是說不能服用藥物,例如每天必須要服用的藥物,停用甚至會導致危急重癥的藥物,是千萬不能隨意中斷的。
例如:降壓藥,貿然停用會引起血壓驟升;減慢心率藥,貿然停用會導致心率驟快;降糖藥,貿然停用會使血糖升高和波動(如果是要求與飲食配合使用的藥物要遵醫囑);甲狀腺相關藥物,停用可能引起心慌、手抖等甲亢癥狀的加重或者甲狀腺功能降低的表現;其他需長期服用的藥物,如抗凝藥、抗心律失常藥、抗癲癇藥、強心藥等。
抽血前一天,怎么吃更合適?
《指南》指出,患者在采血前不宜改變飲食習慣。
抽血前一天晚上,維持正常生活習慣,飲食清淡即可,但以下4種飲食需要注意!
抽血后如何“滿血復活”?
抽血之后要適當進食,檢查所需血量很少,并不需要一次性進食太多來補充。造血的主要原料是蛋白質、鐵、維生素和葉酸等,身體快速吸收這些物質,能達到快速補血的目的。所以,每天至少應當攝入50—60克蛋白質,可食用瘦肉、牛肉、雞蛋、牛奶、豬肝、豆制品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品。
抽血、獻血后,還應該增加飲水量和注意休息,以補充流失的體液達到補血的目的。
寫在最后
看完此篇后,不管做腫瘤標志物,還是測白細胞、紅細胞的升升降降,抑或是常規復查,對于“空腹抽血”前后的注意事項,相信您不再“一頭霧水”。
【參考文獻】
[1] 崔劍,王尚龍.血液標本采集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57):158-159.[2]陳慧敏.血液標本采集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6):167 170.
[2] 陳慧敏.血液標本采集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76):167 170.
來源:美中嘉和腫瘤防治
編輯:小冉 審校:R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