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楊家將,就不得不說起兩個地方,代縣楊忠武祠與雁門關。
代縣楊忠武祠
從歷史文化名城代州(今山西代縣)往東北20公里,有一個村子叫鹿蹄澗村,就是宋代名將楊業的祠堂——楊忠武祠所在地。
在大陸流傳的古代忠君愛國的英雄中,北宋時期有名的將領當屬楊家將,人們耳熟能詳的老令公楊業、威震三關的楊六郎、齊天廟打擂的楊七郎、陣前招親的楊宗保、巾幗英豪佘太君、穆桂英等。這些民間廣為流傳的人物以及故事演義,表達了人們對忠良的愛戴,特別是在國家民族積弱積貧、面臨外侮侵略之際,人們愈發樂意宣傳楊家將、岳家軍這些傳奇人物故事,以寄托老百姓反抗外敵侵略、保境安民的強烈愿望。楊家將的一些人物在史書有名有傳,還有的只是存在于民間故事傳說之中。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這些人和事都在楊忠武祠有所記載,這里也就成為紀念楊家將的“圣地”。上世紀80年代后,海內外楊氏后裔更是愿來這里朝拜,祭祖歸宗。
邊靖樓與楊家將的故事
代縣城里矗立的威武的鼓樓,即靖邊樓,保護完好,據說樓上還有楊六郎穿過的鎧甲和兵器,不開放我也沒上去過。雖說當時“山漢進城”只看鼓樓一眼,可留下深刻印象。后來興致大發,曾作沒轍沒韻“詞”一首,自名為《代州鼓樓詞》:“舊時城郭舊時樓,登樓盡觀全代州,萬里河山眼底收。 當年六郎抗敵寇,而今遺甲靖邊樓,英雄芳名千古留。”1999年回代縣再次看見鼓樓,更加顯得破舊,很有滄桑感;次年鼓樓被拆重修,很是擔心能否修舊如舊;2009年再次回代縣,看到了新修的鼓樓,感覺還行。
楊家將鎮守的雁門關
代縣城往北是有名的雁門關,這里也是楊家將鎮守三關的古跡之一。離鹿蹄澗不遠的東留屬村有楊七郎墓古跡。與鹿蹄澗村遙遙相望,隔著滹沱河的穆柯寨,傳說是巾幗英雄穆桂英的家園。再往遠處,鄰縣五臺還有著名的五郎廟(即楊五郎出家之地)。
代縣有很多關于楊家將的傳說逸事,大蝦在時聽過一些,大多忘記了。只記得村里姓楊的多數是楊家將后代(這些楊姓還真是為人厚道),鹿蹄澗修廟他們是要捐錢的。離我村往北2里的楊莊,更是楊家后人聚集地,當年縣武裝部長楊占榮(當地抗日打游擊出身)就是楊莊人,在代縣也算是一號人物。代縣楊姓人大多居住在平川地,楊莊就算最靠山里了。而姓潘的多住在山里,據說是沾了潘仁美(潘美)的光,被擠兌的成了山漢。而楊姓人的名字多忠勇威武之意,如楊殿勇、楊存保等,潘姓人的名字多內斂謹慎,如潘學文、潘守法等。當然這是幾十年前的事啦!
楊門女將是個美麗的傳說,不僅正史里沒有,連野史里也沒有,楊家將里兩個厲害人是楊繼業,和楊延昭。
,我是河北人,也知道五爺和五郎沒關系,但人家說得是五臺的五郎廟,并非臺懷鎮的五爺廟,最好看清再說。 // @同遠裝璜1: 五臺山的五爺與楊五郎沒半點關系。
我也是楊家的后代。有機會我也要去代縣認祖歸宗σ
垂楊古柳趙家莊,三國岳飛楊家將。不是老農愛擺古,天下第一愛國腸。一一君其不知,遠隔千里之外的苗鄉也有“楊老令公、令婆”的“飛山令”?甚至立廟祭祀,命名街市。穆桂英,木桂英也,云南納西族木姓人家女子,或曰:“沐天波祖上留傳者也”。一一可見,非你忻州一地可專享也。
楊家將的故事深入人心,噲炙人口。反映了漢人反坑外族入侵的精神!
傳說和野史不一定就都是假的,史書記得不一定就全是真實…// @老宋坎山: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有兩代,楊業和他的兒子。楊業是遼國降將,在雁門關一戰成名。當時楊業歸降時已經38歲,在潘美手下做一小官。遼軍大軍進犯,楊業帶領不到一千人守雁門關。當時遼軍號稱十萬騎兵,楊業堅守雁門關。在雁門關前用竹尖陣對付遼國騎兵,遼軍強攻一天一夜,死傷將近萬人。后潘美帶領援軍趕到,遼軍退兵。此后潘美把戰報上報朝廷,潘美功勞最大,楊業次之。都加官進爵,楊業成了雁門關守備,潘美是總兵。此后平安幾年,后宋太宗征遼在金沙灘大戰失敗,楊業戰死金沙灘。楊業兒子后來也是大宋無名小將,沒有啥戰績。其他都是演義。穆桂英掛帥,老太君等人在歷史中查無此人!
給你提一下,楊業是北漢降將 // @老宋坎山: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有兩代,楊業和他的兒子。楊業是遼國降將,在雁門關一戰成名。當時楊業歸降時已經38歲,在潘美手下做一小官。遼軍大軍進犯,楊業帶領不到一千人守雁門關。當時遼軍號稱十萬騎兵,楊業堅守雁門關。在雁門關前用竹尖陣對付遼國騎兵,遼軍強攻一天一夜,死傷將近萬人。后潘美帶領援軍趕到,遼軍退兵。此后潘美把戰報上報朝廷,潘美功勞最大,楊業次之。都加官進爵,楊業成了雁門關守備,潘美是總兵。此后平安幾年,后宋太宗征遼在金沙灘大戰失敗,楊業戰死金沙灘。楊業兒子后來也是大宋無名小將,沒有啥戰績。其他都是演義。穆桂英掛帥,老太君等人在歷史中查無此人!
舊時城郭舊時樓,萬里河山眼底收。 當年六郎抗敵寇,英雄芳名千古留。
壯我楊家忠良揚我楊家威武,我是楊家后代楊莊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