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方肌——腰部酸痛的主要元兇

生活中腰痛的病人隨處可見,而大部分人去醫院拍片后顯示腰椎間盤突出。實際上根據有關研究,只有4%的人群是屬于真正的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痛,而96%,絕大部分的腰痛是其它原因。從我們軟組織角度上,最常發生長時間腰痛的是腰方肌損傷。


腰方肌的解剖


腰方肌呈長方形,在功能解剖上被視為腹肌后群,位于腰大肌外側,它向下連結髂腰韌帶(起自L5橫突橫向分散到髂嵴后上部。髂腰韌帶起源于20歲前的不成熟的腰方肌肌纖維,僅存在于具有直立姿勢的動物中)、髂嵴后份,向上止于第12肋內側半和L1-L4橫突末端。


腰方肌的位置


腰方肌前面觀


腰方肌后面觀


腰方肌與髂腰韌帶(白色)的關系


按其的纖維走形,它可以分為三束:



髂肋纖維:幾乎垂直向下附著于髂嵴和髂腰韌帶,向上連接至第12肋。


髂腰纖維:向下經過同側髂骨附著點,向上經過上方4個腰椎橫突,對角穿過并延伸至髂肋纖維內側。


腰肋纖維:向下跨越 L2—L4或L5橫突,向上附著在第12肋,并對角穿過并延伸至髂腰纖維形成交織結構。


腰方肌的神經支配


支配腰方肌的神經是從腰叢分出的L1-L4的脊神經支配。


腰方肌的功能


單側腰方肌收縮時,會拉長對側腰方肌產生同側側屈的動作;在吸氣和被動呼氣時,這塊肌肉也能穩定第12肋骨,輔助被動呼氣;


雙側腰方肌同時收縮,使軀干伸展;


腰方肌能與對側臀中肌、臀小肌共同維持骨盆的穩定,當臀中肌無力時,對側腰方肌就會過度收縮;


而腰方肌單側縮短會引起骨盆的高低問題。


脊髓損傷患者(L1或以下者)走路時,會用這條肌肉來協助走路,因此腰方肌也常被稱為「提髖肌」。


他們會將骨盆的單側提高以使整只下肢可以離開地面來進行下肢的向前擺動。


腰大肌和腰方肌都垂直于腰椎椎體的兩側。


這些肌肉進行強力的雙側收縮時,能夠提供絕佳的垂直穩定性以穩定整個腰椎和L5-S1關節。


因此腰方肌損傷或無力等原因會導致腰椎不穩定而產生下背痛。


腰方肌的功能


腰方肌激痛點的臨床癥狀



在激痛點的角度來說,腰方肌的牽涉痛可發向下至骶髂關節以及臀部下方的疼痛,有時疼痛可以向前沿髂嵴到達下腹部、腹股溝以及股骨大轉子區域


疼痛劇烈,位于深層。有時也可呈刺痛,刀刮樣疼痛,尤其是在運動時明顯。


急性坐骨神經痛癥狀:腰方肌發生急性損傷時有的會發生痙攣,提高該側的骨盆高度,會使閉孔內穿出的坐骨神經發生卡壓,從而發生急性坐骨神經痛的癥狀,該癥狀也不一定是由急性椎間盤突出所引起。


牽扯痛的范圍有如下幾種:


上部激痛點:牽扯到腰背的側翼區,臀部髂嵴,腹股溝前部與上方區域。也可牽扯到骶髂關節,以及陰囊和睪丸。



下方的激痛點:主要牽扯引起髖關節疼痛和壓痛,睡眠時,患者疼痛。


中部激痛點:主要牽扯到骶髂關節及臀溝區劇烈疼痛與壓痛。有時牽扯至大腿前部呈刺痛或放電樣疼痛。


腰方肌的體征與癥狀


腰方肌活動性激痛點可誘發以下癥狀。


  • 活動或休息時,劇烈的,深層的疼痛。幾乎是任何姿勢都會,但站立或坐立時加重。


  • 髖關節或骨盆活動時,疼痛呈刺痛或刀割樣疼痛。


  • 病人坐立或站立時,常用手支撐上半身以保持身體平衡。這是腰方肌活動性激痛點的明顯標志。


  • 咳嗽和打噴嚏可使疼痛加重。


  • 患者早晨起床時,他們幾乎用手和膝蓋爬行到洗手間。


  • 患者仰臥時,無法轉動身體。



如果不及時治療,可進一步引起腹股溝,生殖器和坐骨神經痛等。


腰方肌激痛點還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為嚴重的髖關節疼痛,如轉子滑囊炎等。


腰方肌激痛點的一個常見姿勢就是患側髂嵴抬高。


腰方肌激痛點形成的原因


1、任何涉及彎腰或旋轉腰部的活動,如從地上撿東西,搬重物,尤其是同時旋轉腰部時。或當彎腰穿褲子時發現褲腿糾纏不清時,突然失去平衡。可使腰方肌拉傷,或加重腰方肌負荷。通常被診斷為急性腰扭傷。


2、交通意外事故。


3、遺傳性短腿,導致骨盆側傾斜。


4、脊柱側彎:患者常向一側歪著,久而久之,腰方肌就收縮而變短了;


5、腰椎前凸變大,無論是腰大肌、豎脊肌還是腰方肌都被長時間牽拉。


6、長時間在斜面上散步或跑步,可能會激活腰方肌的激痛點或加重其負荷。


7、長時間躺在軟床中,如睡吊床或躺在軟床上。這樣,腰方肌處于短縮或被拉長的位置。久而久之,便會激活其激痛點。


8、走路呈Trdenlenburg步態:由于中風,或臀中肌麻痹等原因,導致行走時,每一步都向患側傾斜,從而導致腰方肌過度收縮,從而形成激痛點。


腰方肌的檢查方式


患者直立,雙足分開與肩同寬,手臂放在兩側。治療師站在患者背后,將雙手放在患者臀部兩側,穩定骨盆,使其不會旋轉和傾斜。



這時囑患者將手沿腿的外側自由下滑,不能旋轉軀干。


觀察患者雙手能沿腿的外側下滑至相同的位置,即膝關節水平。


如果側彎時出現對側疼痛、僵直或緊張通常提示著腰方肌的損傷。


腰方肌治療舉例


腰方肌的等長收縮—放松鍛煉:


患者側臥,上位腿伸直,下位腿屈曲。囑患者抬髖以抵抗住其腿的牽拉。即讓其用髂嵴的肌肉抵抗住牽拉,向肩的方向收緊髖關節。



動作:

  • 治療師握住患者的踝關節上方,并使其外展約20度。

  • 囑患者抵抗住該動作,并告之“不要移動”,持續約5s鐘。

  • 確保患者的身體保持中立,不向前或向后旋轉。

  • 患者堅持5s后,將其放松。

  • 放松時,拉腿并牽張腰方肌。

  • 然后重復此收縮—放松—拉長多次。


巴氏球應用


俯臥抬腿:



  • 俯臥,腹部置于球頂端,雙手向前扶地,雙腿向后伸直,腳趾接觸地面。

  • 呼氣,繃直右腿使腳尖保持向后,緩慢抬離地面。

  • 吸氣,將右腿緩慢放回原位,接著換左腿做上述動作。

  • 如此重復五次。


側向伸展:



  • 端坐在健身球頂端,雙臂向兩側伸展,雙手手掌向前,貼在球的后部。

  • 吸氣,將右臂緩慢抬起舉過頭頂。

  • 呼氣,將右臂向左側壓下,右臀略微抬起。

  • 重復做五個呼吸周期。

  • 然后恢復端坐姿勢,換左臂做上述動作。


來源:網路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暫無討論,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