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長的態度,決定著孩子叛逆的高度
一遠房親戚的女兒正讀初二,這小孩特別迷戀玩行動電話,一放寒假就捧著行動電話玩個不停,一邊玩一邊傻笑,遠房親戚說了好幾回了,小孩根本不聽,不管用。
去年年三十,吃尾牙的時候,一家人坐在一起,那小孩又在玩行動電話,也不跟大人說話,這時候我那遠房親戚就急了,一氣之下把行動電話從她手上“啪”得給搶過來,狠狠得砸在地上,用腳踩個稀巴爛,邊踩邊說:“我讓你玩,我讓你玩,吃個尾牙都不好好吃”。
一個罵,一個哭,這個大年三十的晚上,比春晚還熱鬧,結果,第二天的中午,小孩留了一封信說:爸媽,再見。
這讓我想起一句話:家長的態度,決定著孩子叛逆的高度。
很多時候,當孩子做出令自己反感的行為,立刻會火冒三丈,把教訓子女的真正目的拋諸腦后,拿出做家長的權威,迫使子女屈服。在眼前的沖突中家長固然得勝,親子關系卻出現裂痕。孩子表面順從,但口服心不服,受到壓抑的情緒,日后會以更糟的形式表現出來。
2: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作為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是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是成長的表現,是件好事。在成長不同的階段,教育的方式也不一樣,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對于叛逆期的孩子不是打壓而是認可,不是忽視而是傾聽,不是束縛而是換位思考,和他們達成有效的溝通,幫助他們這個關鍵時刻。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忘記自己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在沖突面前,記得自己是榜樣,自己首先要做調整,越沖動越發脾氣,孩子會用更強大的努力來對抗你的沖動,輸的永遠是父母。遇到問題,停止抱怨、說教、怒吼,讓孩子了解你內心的想法和憂慮,讓孩子感到尊重和信任,一起探討解決的辦法。這樣的過程,也是以身作則教孩子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與人溝通,如何解決問題。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不是一成不變,應該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經歷、習性等做相應的調整,天下并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是看家長如何去教育,如何去引導。以上觀點,與大家共勉。
現在不論是家長還是專家都在說孩子叛逆期錯在家長,首先家長要怎樣怎樣,孩子們也都接觸這些,很多孩子就抓住了我們家長的心理,我叛逆我有理!好的壞的都不聽,我行我素!想想我們小時候,父母一天到晚忙的,誰管你那么多!還不是一樣過來了![捂臉]
我家孩子高一,這個假期如你們所說的一樣,家長要崩潰了,孩子不聽勸,說話字字都帶針對性,眼里只有行動電話和同學,家長如仇人一樣。不知要多長時間才能轉好,家長該怎么做才能平穩渡過叛逆期?
看了一下評論,每一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我家的孩子根本不和你溝通,就是一個不理,想和他成為朋友,那就是和他一起打電動,給他行動電話,滿足他的要求,其余的免談,聊別的就生氣,和他講道理,不聽
孩子高一只要他在家呆著我就難受,我是巴不得學校365天都在上課,他早出晚歸大家都自在。大學部后有多遠滾多遠,結婚后各過各的,互不打擾。我老了病了不能生活自理了就去養老院,留下遺囑死后讓養老院的工作人員打電話給火葬場。人沒有下輩子這一說,過好每一天才是你的生活。
高二了,我在孩子眼里只能當啞巴,不允許我開口,我一句他十句,每天看他臉色活著,當父母的真的太難了,快撐不下去了,好寒心[流淚]。
我也是不知道如何是好,和孩子幾乎說不上話,發現我說的在孩子那里都是錯誤的,好無奈,……
我兒子小時候非常懂事,現在就像另換一個人,總覺得自己很聰明,大人沒他能
如果家中有正在叛逆期的孩子,父母都是被折騰的快瘋了的節奏[流淚]
家長的態度,決定著孩子叛逆的高度
教育孩子不是一味的“他教”,孩子在小時候,沒有自我思考和控制能力,父母的管教方法是“他教”,父母通過控制讓孩子朝父母想要的方向引導。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要學會放手,要讓孩子通過“自教”的方式控制自己,這時候父母做的更多是讓孩子去體驗喜怒哀樂,事后引導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