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曾碰到一個“可愛”的患者。
檢查前一天,千叮嚀萬囑咐他:“明早要空腹抽血哦,在抽血檢查前不要吃早飯。”
待到次日查房時,問:“您吃早飯了嗎?待會記得去抽血檢查哦!”,他十分驕傲又誠懇地回答道:“小姑娘,我沒吃飯,只吃了一個饅頭!”
聽到這樣的回復,當時的小編哭笑不得,而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屢見不鮮。
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最新《靜脈血液標本采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針對靜脈血液標本采集前患者的相關準備,包括飲食、運動、情緒、采血時間、采血體位、輸液等各方面,做了詳細的說明。
為什么有的檢查項目就不用空腹,為什么有的檢查抽血前一定要空腹呢?
那今天小編就來普及一下空腹查血到底是為什么。
空腹采血是指禁食8小時后空腹采取的標本,一般是在晨起早餐前采血。
可以避免飲食成分和白天生理活動對檢查結果的影響,同時因每次均在固定時間采血也便于對照比較。
空腹時間久了也會影響化驗的準確性。即使是白天8小時未進食,也是算不上空腹的。
空腹抽血的理由
1、參考范圍源于空腹
檢驗科所有的檢測項目都會有一個參考范圍,而判斷結果是否異常,則是用個人結果與參考范圍相比較,超出參考范圍,就算異常。
參考范圍的制定大多數情況都是以健康人空腹抽血的檢測結果為依據,經過科學的統計分析,計算得出。
如果個人抽血時不空腹,那么和參考區間就會缺乏可比性,影響結果判讀。
2、人進食后的半小時內,血液會呈乳糜狀,很多檢驗項目的檢測需要經過比色的過程,乳糜血會嚴重干擾檢測結果。
因此檢驗科遇到乳糜血,基本都會退收,并要求重新采血!
看了這兩張圖,你還想抽血前,吃個雞蛋嗎?
抽血前一天,怎么吃更合適?
《指南》指出,患者在采血前不宜改變飲食習慣。
抽血前一天晚上,維持正常生活習慣,飲食清淡即可[5],但以下4種飲食需要注意[3]!
空腹采血,到底要禁食多久?
《指南》指出,空腹采血宜安排在上午7:00~9:00,要求至少禁食8小時,以12~14小時為宜,但不建議超過16小時。
空腹時間大于16小時,會由于過度饑餓,導致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補體C3及轉鐵蛋白的含量明顯下降,血清膽紅素也會由于清除率減少而升高。
另外,采血前24小時,不宜劇烈運動,檢查當天宜避免情緒激動,采血前靜息至少5分鐘。若需運動后采血,則遵循醫囑,并告知檢驗人員。
空腹能不能喝水?
網上有不少疑問,關于空腹能不能喝水?專家表示,體檢當天早晨喝點白開水并沒有問題,但千萬不要喝飲料、茶水、咖啡等。
實際上,空腹的目的就是要保證體檢時靜脈血實驗室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體檢前如果大量飲水會稀釋血液,導致諸多檢測值出現誤差,但這并不代表一點兒水也不能喝。
專家解釋,一早口干喝50至100毫升水沒有問題,只要別大量地一次性喝幾百毫升,就不會影響體檢結果。
不是所有的抽血都要空腹!
空腹通常是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血生化(各種離子)、血流變等檢查項目的要求。
如果患者要做這些檢查,千萬叮囑其不要把空腹抽血的叮囑當作耳邊風!
否則,攝入了食物中的蛋白質、糖類、嘌呤等物質,數小時內就會對待測指標的含量出現顯著影響!
但是,像血常規這樣的檢查,幾小時乃至一天以內進食并不會對待測血細胞的數量造成變化,所以,如果您需要化驗的只是血常規,就不必空腹。
抽血化驗的注意事項
1
抽血趕在早10點前最好
抽血前總會強調要空腹,但最好是保證空腹在8個小時以上,一般早上7:30~10:00這段時間抽血效果最好。
尤其不要超過早上10點,因為受體內生理性內分泌激素影響,雖然也是空腹但時間太晚會使血糖值失真。
體檢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飲酒,晚8點后最好禁食,以免影響第二天空腹血糖等指標檢測。
2
止血用三個手指壓迫
抽完血后由于血小板還沒有凝固,血管針眼處仍在繼續出血,用三個手指壓迫才能起到止血作用。
但是按壓時千萬不能揉,輕揉出血處不僅不能止血,相反會加速出血,效果自然適得其反。正確的方法是只能壓不要揉。
3
衣服不能勒太緊
盡量穿寬松純棉的衣服,不要穿袖口過小、過緊的衣服,避免抽血時衣袖卷不上來或抽血后衣袖過緊,引起手臂血管血腫。
抽血后要聽從檢驗醫師建議,做到科學處理,一旦出現由于壓迫止血方法不當導致局部淤血。
患者也不要過于緊張,應在醫生指導下合理處置,一般情況下都會很快止血的。
4
按壓3~5分鐘
采血后應伸直前臂,正常抽完血后止血一般要3~5分鐘,年齡大或血小板異常患者應相對長些。
有的人抽血后,僅按壓一分多鐘就自認為沒事了,這種做法也是錯誤的,很容會造成出血。
現在大家應該了解為什么體檢抽血的時候要求空腹了;早晨喝水也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飲用過多,堅決不能飲用除白開水以外的任何飲料!
盡管總是叮囑患者空腹到醫院抽血,但有時因為各種原因,可能并不能做到空腹抽血。小編帶你來看一看空腹時與進食后化驗檢查指標的變化!
先來看看歐洲臨床化學和檢驗學聯合會(EFLM)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各國靜脈采血前空腹時間:
Simundic A 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chemistry, 2014
我們會發現在是否空腹采血上各國其實是有爭議的。
除了特別提及的數據外,本期文章的數據主要來自于2014年發表于Clinical Biochemistry雜志上的一個設計比較嚴密的研究。該研究納入了20-30歲之間10名健康男性和10名健康女性,分別在:
①晨起,空腹12小時后;
②早飯3小時后;
③午飯3小時后測量77項化驗指標。
為保證試驗對象的餐食相同,餐食統一供應,早餐含有630kcal能量(碳水化合物80%,脂質11%,蛋白質9%),午餐含有850kcal能量(碳水化合物64%,脂質18%,蛋白質18%)。
下面我們按化驗項目的順序為大家梳理一下進食對各項檢查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1
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的三項指標:PT、aPTT和Fib不受進食影響。2014年義大利的另外一篇研究在對比空腹12小時與早餐后的aPTT、PT、Fib、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后,也認為進餐不會影響凝血功能檢查。
2
血生化
-
肝功能
ALT、AST、ALP、GGT、總蛋白、白蛋白不受進食的影響,而總膽紅素在進食后則會明顯降低,降幅可達10%以上。另外一項納入了135名健康男性和女性的研究也證實了隨著空腹時間增加,血清膽紅素水平逐漸增加,大約每空腹1小時,總膽紅素增加0.43umol/L,可能與空腹膽汁淤積有關。但有另外的學者認為膽紅素的變化是由于晝夜節律而非進食。
因此,肝功能受到進食的影響較小,非空腹肝功能應該是可信的。
-
腎功能
尿素氮、β2微球蛋白、尿酸不會受到進食影響,而肌酐在進食后會顯著增加。另外一篇研究發現在進食肉類食物2小時后,15名健康受試者的肌酐平均上升了約34umol/L!而如果進食的是純素食,肌酐不會受到影響。
因此,飲食的種類對肌酐影響較大,測定應該在盡量在空腹進行,純素食后也勉強可以接受。
-
電解質
電解質是否受到進食的影響可能與飲食中所含的電解質濃度有關,而在研究中并沒有發現正常飲食對于電解質的顯著影響。
-
血脂
血脂檢查前是否需要空腹近幾年研究很熱。目前許多國家的檢驗標準中都規定血脂檢查前需要空腹8-16個小時不等,但2016年發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一篇重磅共識打破了這一常識。共識由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協會和歐洲臨床化學和檢驗學聯合會發布,列舉了近年來數個較大的空腹時間對血脂影響的研究,發現無論是兒童:
Nordestgaard,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6
還是成年男性和女性:
Nordestgaard,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6
空腹時間除對甘油三酯造成一些影響外,并不會顯著影響其它血脂水平。在共識發布前丹麥已經開始常規使用非空腹血脂來作為監測手段,當患者非空腹甘油三酯>4.0mmol/L時可以復查空腹甘油三酯。
因此,為了增加患者的血脂監測依從性,共識認為可以常規監測非空腹血脂。
-
心肌損傷標志物和BNP
心肌損傷標志物在進食前后并不會改變。目前尚未發現進食影響心肌損傷標志物的報道,可能因為健康人心肌損傷標志物的濃度很低,飲食的影響甚至無法體現在數值上。
而BNP觀察到了餐后的下降,最多可以下降接近30%。盡管目前發現BNP存在晝夜節律,但BNP的變化目前還沒有完全證實可以用晝夜節律解釋。
-
其它
血清鐵、淀粉酶、脂肪酶、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CRP未發現進食有影響。
3
內分泌功能
研究發現內分泌的多項指標在餐前與餐后存在顯著變化,但這種變化究竟是由進食、晝夜節律或是兩者共同所致,還無法徹底探明。ACTH在餐后下降接近50%,皮質醇在餐后下降接近60%,C肽在餐后升高80%,C末端肽降低接近50%,胰島素升高90%,催乳素降低60%,甲狀旁腺素降低20%,睪酮降低接近30%,TSH降低接近30%。這些指標不僅需要要求空腹,可能更重要的是抽取血樣的時間。
不過還是有不少內分泌指標在餐前與餐后并沒有顯著變化,比如糖化血紅蛋白、糖化白蛋白、脫氫表雄酮、雌激素、FSH、LH、FT3、FT4、IGF-1、性激素結合球蛋白。
來源:檢驗星空、醫學界內分泌頻道
推薦閱讀
加群:各種專科護理微信群,趕緊加入
投稿:歡迎護士相關的原創稿件投稿
考試:護士考試資訊及學習群助您通關
關注:按護士科室分類的微信今日熱點
買書:護理書籍,點擊下面“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