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醫生疑因抑郁癥跳樓身亡,救死扶傷的醫生該如何排解心理壓力?

首先抑郁癥不分職業,不光醫生,就是心理咨詢師都會的抑郁癥。很多心理咨詢師都是自己得了抑郁癥后需要自救——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思維,更好的疏導自己,給自己犯病找到原因和答案才考的心理咨詢。

所以醫生得抑郁癥奇怪嗎?好像醫生就不會生病似的。

我家一個婦產科醫生,長期上夜班,十幾年,最后得了抑郁癥。本來靠自己調整,但是毫無效果,最后不得不跟院方說明病情,最后院方把他調離住院部,改成門診。結果十幾年了夜班造成的睡眠紊亂,不是一天兩天就改好的,換到門診部門,依然受失眠困擾,但是病情減輕好多,中醫西醫雙管齊下,睡眠一點一點改善,信心越來越足。家里人都覺得他脾氣得到了緩解,人的氣色也越來越好,之前是面黃萎瘦,眼白發黃,感覺得了癌癥。

他現在還積極健身,尤其健腦。因為他發現自己只會在自己專攻領域思維比較沒有變差,畢竟20幾年工作時時刻刻都在強化和運用,那一部分知識比較牢固,調用還比較順暢。

但是,對于新事物新知識,接受和學習比較困難,理解力也跟不上,他查閱了很多關于抑郁癥的醫學相關報告和研究資料。贊同抑郁癥跟大腦過度使用而退化有關。那個過度使用有可能是長期焦慮造成,也可能是身體長期勞累,比如熬夜,讓大腦得不到休息有關。不管焦慮和熬夜,都會立刻表現為脾氣暴躁,無法控制,這就是大腦中控制情緒的神經變弱的表現。

人們總以為腦力是無窮盡的,用不完,有些言論也說人腦很多未開發,現有利用率低。但是忘記了有個前提,就是身體健康,為大腦提供了高效的運轉環境。大腦再厲害,也是需要靠身體來供給能量的,而熬夜、思慮過度等,不但傷害身體影響腦能供給,還在寅吃卯糧,加速腦能消耗。長此以往,大腦這部思考機器不會過度磨損嗎?

不要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以為抑郁癥只是情緒不好,調整情緒就可以了。如果真是這樣,情緒靠什么來控制的呢?那為什么無數多的人天天都在調整情緒,而每天都失敗呢?

所以,我再跟大家強調一遍,情緒低落只是抑郁癥的一種表現,而不是原因。就像咳嗽只是感冒的表現,而不是感冒的原因一樣,根本的要從身體養護,尤其是大腦入手。就像愛感冒的人,免疫力提高了,就不容易得,從而咳嗽這種體驗也就會相應減少是一樣的。

不要指望常常感冒咳嗽就只是去止咳,那樣只是治標不治本,止咳只是讓人當下那一刻不那么難受而已,且容易反復。

所以,抑郁癥僅僅糾纏于調整情緒,也是這樣的道理,如同隔靴搔癢。

說這么多不是完全否定情緒調節的作用,急性抑郁的時候,比如突然因為什么事情受到刺激想自殺,情緒緩解其實可以救命,比如注射鎮靜劑,服用抗抑郁藥物(很多都是情緒調節作用)。就好像速效救心丸治不了你的病,但在那個危機的關鍵時刻,可以緩解病情,給你更多時間爭取活下去。

關于抑郁癥,我回答的最多,但是偶爾也有個別人覺得我說的——抑郁癥本質上跟大腦退化有關,有毛病。說很多人都恢復了,生活也好好的。

我沒有跟他們爭辯,因為沒有得過就沒有發言權,看他們那輕率的語氣,就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和他們較勁,沒得過的人說什么呢?!

抑郁癥很復雜,有一過性,有長期的,有輕有重,還有個周期性情緒低落和抑郁癥很像;很多人包括醫療手段都無法完全確診,有些醫院還在用做題的古老方式來診斷。能不能得到恢復也沒有完全的醫療來確認。都是根據現有狀態和以往做比較來判斷。有些一過性的,輕度的,很好就轉變了。對大腦退化損傷的感覺不明顯。但是那些長期的,中度重度的,已經控制住了,甚至不再復發,感覺已經治愈的,能有幾個對自己的記憶力,思考力,表達力完全自信的?有沒有問題只有自己知道。只是那種思考的困難不影響生活罷了。但是對一個人腦力的優秀與否不僅僅是生活自理,而是是否具有深度學習和哲學思考能力。

總之,得了抑郁癥不可怕,接受并且積極調整,保養身心,要通篇考量,以養護身體和大腦為重。

對于反復性抑郁癥來說,保持現狀不惡化,就會是人生贏家,不能過度奢望回復到自己腦力的最高水平。

9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我抑郁幾年了,自從找個情人徹底好了,天天在一塊玩玩,心情很好的

  2. 他的壓力來自總有人讓他作偽證!……

  3. 強烈要求醫生工作滿30年退休

  4. 高空墜落摔死比較合適,什么狗屁憂郁癥。

  5. 真的累的 不帶停的 我很尊重醫者

  6. 我也產后抑郁癥。暈呀

  7. 他是一個好醫生,肯定看不慣這家醫院大收紅包是抗爭而死的,

  8. 絕不是壓力跳樓

  9. 很多人用自己的思維來理解,論斷抑郁癥,的確很一葉障目,作為一個得過抑郁癥的人來說,您說的很專業也很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