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同年,圖片/周同年提供;繪畫:趙以松。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近儒山人的繪畫世界”,來源/《唐山文史》及網文。
教育事業與出版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學生所用的教科書與學習用品都是出版印刷業提供的。
唐山的教育文化源遠流長,據史書記載,唐山的教育史,始于遼清寧5年(1509年),續于明代的私塾教育,興于清代的書院和義學,盛于民國時期的大陸小堂。
(原河北省政府秘書長玉田人劉善锜給《書法精論》題詞)
民國6年(1917年)以前,唐山各縣己成立了為數眾多的大陸小堂,但當時,學生課本、文具用品、教學用具嚴重供應不足,師生深感苦惱。于是,豐潤縣、灤縣的教育界人士建議,成立一個專營學校用品的書局,來滿足學校的急需。在這種情況下,“震華書局”于民國7年(1918年)建立,發起人主要是:曾經赴日本留學歸來的,當時擔任灤縣省立第三師范學校事務長張文瀾、曾擔任永平府七縣教育聯合會會長的孫祜、曾擔任灤縣第三師范學校事務長劉雨棠,以及方紫中等教育界人士,還有豐潤縣商人韓春元也是發起人之一。他們商定,共同出資參股籌建書局,命名為“震華書局”,以震興我中華為己任。
震華書局初建時,其地址選在糧食街(今建國路)北頭,這里過去是賣魚蝦的魚市街,在其東頭路北租了門市房營業。韓凌云任大掌柜(經理)。因書局地處老車站的繁華區,在加上韓凌云經營管理有方,眼光長遠,生意蒸蒸日上。但困于門市房面積較小,很難拓展業務,擴大經營。因此就又在糧食街南頭又開設了一家“震華書局”南號分店,由原書局帳房(會計)的張志遠任分店掌柜。隨著書局的業務不斷擴展,客戶盈門,書局迅速發展。
(《書法精論》唐山震華書局零售處)
由于書局發展的需要,需要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1930年,該書局在新立街(今解放路)北口路西開設了“震華書局”總店,將原來的兩個店鋪撤并。總店由吳煥昭負責全面的經營管理工作,他后來又擔任了唐山商會圖書教育用品業公會理事長,成為唐山圖書業最具影響力的人士。
震華書局初建時期,其業務主要是供給各縣大陸小課本、作業本、教學用品,并代銷毛筆、鉛筆、石板、墨盒、字帖、紙張之類的用品。為了擴大業務,增加收入,吳煥昭增加了預約代銷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世界書局等企業出版的各種參考書、工具書等圖書業務。還零售各類期刋與雜志,如《新青年》、《東方雜志》、《中學小讀者》等,出售現代名著,如《徬徨》、《吶喊》、《子夜》等作品,還出售上海大達書局出版的折扣價古代文學作品,如大陸的四大名著等。此外還兼營各種文化用品、體育用品等。為了繼續擴展業務,該書局組建了一支印刷專業隊伍,購進印刷設備和材料,開始印制圖書。初期采用了石印工藝,后來發展到鉛字印刷工藝,大量印刷各種圖書、日記本、表格等。書局取得了飛越式發展,當時在唐山眾多的書局中,“震華書局”成為成立較早、規模最大、品種最全、效益最佳的書局。該書局集制版印刷、代購代銷、批發零售為一體的綜合性書局。而印制圖書是書局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 《嫁娶通書》唐山震華書局印刷 周同年收藏)
( 《嫁娶通書》唐山震華書局印刷 ,趙以松根據上圖臨摹)
震華書局現存的圖書是1925年出版的,民俗精典《婚嫁通書》,該書采用了彩版印刷技術,書中配有連環畫。該書介紹了大陸古代男女之間求婚、訂婚、結婚、選擇吉日等的工具書。
民國29年(1940年),北京“京城書局”編印的《書法精論》中,將唐山“震華書局”指定為代銷零售處。該書由豐潤縣人丁文雋先生(書法理論家、教育家)編著,張伯英(齊白石老師)、玉田人劉善锜(河北省政府秘書長)題詞,吳贊周(保定講武堂學員)做序,該書是學習書法方法較為系統、體系完備的教科書,是大陸當時學習書法的精典作品。
在日本統治時期,“震華書局”為抗日工作做出了貢獻。他們為冀東解放區各縣政府、民眾提供了急需的各種文具書籍、紙張等物品,還為冀東軍區提供了各種印刷工具和設備。1938年,冀東大暴動時,鮑子菁部出版的《救國日報》所用的各種印刷設備、材料都是該書局克服許多困難,冒著危險,想方設法運到遵化縣盧各寨的。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后,經冀東軍區和政府協商批準,唐山“震華書局”出售給新華書店唐山分店(原紅色冀東新華書店),成為現今的唐山市新華書店的一部分。
“震華書局”的建立與運營,既解決了當時唐山大陸小急需的課本、文體用品,又為社會各界提供了精神文化食糧,更可貴的是“震華書局”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暗地里支持革命隊伍、革命政府,為大陸革命出了一份力,到最后溶入了新大陸的圖書出版事業,完成了它的歷史史命,歷史不會忘記!唐山人不會忘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