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眾吐槽的抗日神劇導演都是什么人?

哈哈,這個問題問得好,我來回答一下,各位看官將就著看。。。

我們來看幾個神劇典型就清楚了。

1.手撕鬼子的抗日奇俠,導演是TVB的金牌監制劉仕裕。

2.女特種兵玩抗日穿越的英雄使命,導演臺灣的林建中。

3.箭在弦上,就是那個被輪然后自動穿褲子瞬間開掛干掉一圈的女弓箭手,導演是來自香港的余明生。

4.一群妙齡尼姑殺鬼子的五臺山抗日傳奇,導演是tvb的李翰韜。

5.用石頭打飛機的鐵血使命,導演還是林建中。

6.向著炮火前進,這就是吳奇隆打仗自帶沙發各種擺造型那劇,依然是樓上的林建中。

其他例子就不舉了,可見港臺導演為抗日神劇出了多么大的力。港臺導演的通病,他們沒有人或者身邊的親人朋友長輩經歷過真正的戰爭,對抗戰的理解只存在于表面,無法抓住民族氣節和精神的重點,在他們眼中這就僅僅是個娛樂罷了,他們生長的環境導致他們缺乏民族認同感,這和現在的香港年輕人何其相似?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去怪導演,導演就是拿錢干事,為了賺錢嘛。

一部抗日神劇從籌拍到播出要經歷多個重要環節,制作方、導演、編劇等,他們的責任一個也跑步了。

導演吐槽完了我們再來看編劇,編劇很多就不是港臺的了,但是編劇也有很大的掣肘。資方要求你編,首先這玩意你得能上電視臺播放是吧?要想避過廣電老頭老太太們的大剪刀什么最方便??抗日神劇咯。。過審最容易嘛。。

于是資方要求編劇做“命題作文”,編劇怎么辦?為了過審瞎搞唄,完成能過審的任務就好。

資方當然得這么搞,我要播出啊,我要上電視臺啊,上不了電視臺播放沒廣告費沒電視臺買我怎么賺錢?能賺錢才是最重要的對吧??

誰是衣食父母?觀眾啊。。這些觀眾也恰巧是我們生活中真正的衣食父母(不是你親媽就是你丈母娘)。老年人看電視沒年輕人講究,只圖個熱鬧才不管劇情合不合理,你敢跟你親媽講理?

有需求就有市場。。于是,這種風潮之下,各種神劇應運而生了且有發展壯大之勢。。。

最后說一句,電視臺的劇和電影不一樣,看電影得買票,看電視劇的觀眾群體不一樣,思想不一樣,訴求不一樣,接受能力不一樣,老阿姨們才不在乎是被動接受還是主動選擇。

要想改變這種局面,還是等80后變老那天吧。。。。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原以為這些抗日神劇是正能量,演著演著就成了負能量了

  2. 港臺的導演,把抗日劇當武打片拍,香港武打片本來就是神吹的。

  3. 追究審核員和電視臺責任

  4. 文章沒有說明是怎么審查這些神劇的,是誰審查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5. 原來都是一幫港臺導演啊!這樣說來,就不奇怪了。

  6. 民眾要痛快要爽,編劇導演為錢,演員為錢要酷。三全其美何樂而不為,不為白不為。

  7. 上映前不是還有審片嗎?

  8. 不怪導演,只怪審抵部門。

  9. 總么怪導演?電視,電影不是都應省查的嗎?

  10. 不能怪抗日神劇,只怪無知而逐利的電視臺,你不去播放,他拍來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