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刻板印象是萬惡之源,你以為東北就是翠花酸菜二人轉?樣。
1.東北不僅僅是東三省。
你以為的東北板塊是這樣的:
實際上是這樣的:
沒錯,東北不僅僅是黑吉遼三省,還包括內蒙古東部。
如果你遇到一個人自稱東北人,說他老家在內蒙古,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個自幼背井離鄉,誤認他鄉做故鄉的傷感故事。
2.東北人民發明了烤冷面。
眾所周知,北韓大冷面是北韓人民的民族財富。
北韓族在大陸境內大部分分布于東北。
2004年左右,佳木斯一帶的中學出現了在鐵板上烤熟冷面的攤販,以此為濫觴,烤冷面在東北遍地開花,繼而走向全大陸。
雖然關于烤冷面的起源,和其他民間小吃一樣,有一個瑰麗的傳說:
“傳說烤冷面起源自大陸東漢末期。東漢末期幽州刺史劉虞勤政愛民,在幽州鄉下巡視期間,看到士兵們食用冷的冷面面片。于是劉虞將冷面面片在火上烘烤,并且加入醬汁。士兵吃后感到口味獨特,身體溫暖,于是流傳下來。史稱“劉公湯餅”。”
3.和其他地區相比。東北人坐火車出行的概率更高。
這得益于偽滿時期日本殖民留下的的鐵路基礎,以及在此基礎上建國后作為共和國長子的工業環境。
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橫道河子火車站:
4.東北人致力于推廣四川麻辣燙。
2000年,東北人馬玉濤去四川旅行,對四川各種小吃贊賞不已,并將冒菜帶回東北,改名為更直觀火熱的麻辣燙。
2003年,楊國福開創連鎖麻辣燙店,并創新性的在麻辣燙中加入芝麻醬。
2007年前后,麻辣燙在東北境內全面開花,而且每一家店里貼寫著麻辣燙怎樣起源于重慶的碼頭工人里故事。甚至許多麻辣燙店直接叫“正宗四川麻辣燙”。
2009年,東北人在北京開設了第一家麻辣燙店,也以“正宗川味”為噱頭。
2012年,四川人如夢方醒,也紛紛將冒菜店更名為“麻辣燙”,并接受了放芝麻醬的這種一點也不川味的做法。
至此,麻辣燙正式成為國民小吃,并與煎餅果子、烤面筋一起常年出沒朋友圈。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東北人。
這條是趣哥編的。
不過北京確實很多麻辣燙都是東北人開的。
5.豬肉燉粉條本來是個川菜。
真的。
6.東北方言里有一些詞來自日語。
這個連東北人自己也不知道。比如“通勤”來自日語「通勤」;“香波”來自日語「シャンプー」。
其實東北話的歷史很短,許多詞都直接吸收自其它語言,如滿語,俄語,北韓語等。譬如東北人常說的“涸楞“,就是滿語里“水的波紋”的意思。
再也不覺得東北話土了呢。
7.東北農民很閑。
以哈爾濱為例,一年中結冰期190天,也就是說東北的農民,一年里的大半年是不能種地的。
那不種地干嘛呢。
缺錢出去打工,不缺錢打麻將唄。
或者上上春晚
8.東北人不僅高,還胖。
9.在東北,許多商場下午五六點就關門了。
真實的經歷,迄今沒敢問為什么。
你下班了要買點東西?不好意思,我們也下班了,誰沒個老小的不回家看看啊。
聽說內蒙古西邊更生性,飯店都按飯點下班的。
你要吃飯?不好意思我們也餓了。
10.在東北的大街上,如果你盯著一個人看,Ta會溫和的笑笑,問你“請問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嗎?”
不信可以試試看。
【關注斑馬說,更多趣事~】
我的家鄉是無霜期只有90天的大興安嶺
潘長江是哪里人?張作霖是哪里人?趙廣坤是哪里人?好像都算不得高大威猛!一個溥儀可像猴子呀?在東北,個子稍微大一點的,基本都是闖東關的燕趙之后! // @樂玉全: 窮?豐收一年吃五年,一年干半年活,什么時候都沒有挨餓得,沒有瘦子,滿街都是大高個,粗腰大肚子的漢子。沒有南方人那種瘦的象小雞子似的。 // @飛誠勿擾24: 東北窮一年365天 一大半是冬天 冷種不了莊家
東北要是只算農場的人,人均經濟都趕上一線城市了,我們這的農場每家十晌地都是最少的了 // @4r偉偉: 你家富?東北一年不大豐收可吃三年,比你家富十倍! // @飛誠勿擾24: 東北窮一年365天 一大半是冬天 冷種不了莊家
我的家鄉佳木斯,有沒有老鄉看到,順手點個贊。
有和我一樣的嗎 老家的朋友一發朋友圈下雪的視訊就開始想回家 感覺年就來到了 恨不得立馬回家 這么多年走過好多城市 心里還是認為東北是最好的 最想停留的地方
烤冷面不是出自佳木斯,而且04年太晚
我對山東人有好感,比如說淘寶上買東西,我會選山東的!// @百陌本尊: 講真,我對東北人一直都有一種莫名的好感。比如說淘寶上同一件東西,我會選擇東三省人民的店,因為我感覺大東北人民不會賣假貨。哦,我是山東人
對于一個冬天3:30黑天,夏天兩點半亮天的地方,你永遠沒有辦法理解什么叫早起早睡。老人夏天兩點半就起來,出去跳舞遛彎,晚上不管冬天夏天永遠八點鐘睡覺。對于年輕人來說,很痛苦。我的家鄉—佳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