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位優秀的鋼琴家有多難?
美國鋼琴家戴維·杜巴爾曾經給出過答案:“當一個胸懷大志的鋼琴家登上了音樂會舞臺,他會發現,從琴房到音樂廳,其間的距離等于從地球到天上的星星!”
不難想象,從萬千琴童中脫穎而出,再由琴房走到世界舞臺,能晉級成這樣的鋼琴家,必然要付出比常人多無數倍的努力。
今天,世界音樂菌列出了一份由英國媒體ClassicFM評選出的名單——“史上最偉大的25位鋼琴家”(排名不分先后),讓我們向這些牛人致敬~
01
Leif Ove Andsnes
(1970-)
這位出色的挪威鋼琴家,是當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與馬勒室內樂團合作錄制的貝多芬的鋼琴協奏曲,被留聲機雜志的評論家稱為“無與倫比的成就”。
02
Martha Argerich
(1941-)
1964年,僅24歲的阿根廷鋼琴家Martha Argerich在國際肖邦鋼琴比賽上一舉成名。現在,她是國際上炙手可熱的鋼琴家,音樂會門票幾分鐘之內就會被搶售一空。
03
Claudio Arrau
(1903-1991)
Arrau對貝多芬音樂的詮釋也許是最著名的。傳奇指揮家科林·戴維斯(Colin Davis)曾這么評價他:“他的演奏令人驚嘆,完全是他個人獨有的風格。他能以一種世界上任何人都無法做到的方式來表現音樂。”
04
Vladimir Ashkenazy
(1937-)
Ashkenazy是古典音樂界的重量級人物之一。他出生于俄羅斯,現在擁有冰島和瑞士國籍,并且仍然在世界各地擔任鋼琴家和指揮。
他的唱片種類繁多,包括拉赫瑪尼諾夫和肖邦的鋼琴作品、貝多芬的完整奏鳴曲、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以及斯克里亞賓、普羅克菲耶夫和勃拉姆斯的作品。他與20世紀很多知名人士合作過,包括指揮喬治·索爾蒂、祖賓·梅塔和伯納德·海廷克。
05
Daniel Barenboim
(1942-)
Barenboim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自小被稱為神童,他以鋼琴家、指揮家、室內演奏家的“多重身份”活躍于國際樂壇。
06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貝多芬的演奏與通常的鋼琴演奏方法大不相同,他為自己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這些是貝多芬同時代人卡爾·路德維希·容克(Carl Ludwig Junker)的原話。
我們可能沒有貝多芬表演的任何錄音,但是我們有他為鋼琴演奏的優美音樂和有創造力的音樂,以及聽過他演奏的人的評價。
07
Alfred Brendel
(1931-)
14歲那年,Alfred被派往南斯拉夫挖戰壕。結果 凍傷被送進醫院。十六歲以后他沒有再受到正規的音樂教育。
戰后,他在作曲的同時繼續彈鋼琴、繪畫。在鋼琴方面他基本上是自學成才,除了艾德溫·菲舍爾和愛德華·施托爾曼的幾堂大師課再沒上過其他正式的鋼琴課,但這一點都妨礙他成為大師。
08
FrédéricChopin
(1810-1849)
波蘭最著名的作曲家,也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鋼琴演奏家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都用于鋼琴獨奏,盡管沒有關于他演奏的唱片(最早的錄音來自1860年代),但一位當代藝術家說:“沒有什么比這更充滿獨創性優雅性的作品了。”
09
Glenn Gould
(1932-1982)
這位加拿大鋼琴家以表演巴赫的音樂作品而著稱,他演奏的《哥德堡變奏曲》錄音是有史以來最為暢銷的古典音樂唱片之一。
1964年4月,當古爾德在洛杉磯鞠躬告別時,誰也不會想到,他再也沒有回到公眾舞臺上來——古爾德徹底放棄了音樂會。
10
Myra Hess
(1890-1965)
邁拉·赫斯夫人最終成名,并不是因為她12歲時就獲得了皇家音樂學院的獎學金,也不是因為她17歲時與傳奇指揮家托馬斯·比坎爵士的合作,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她在國家美術館舉辦的音樂會。
戰爭期間,為避免炸彈襲擊造成的人員傷亡,倫敦的音樂場館被關閉。赫斯想到了利用美術館舉辦午餐時間音樂會的想法,這個音樂會進行了六年半,赫斯本人參加了其中的150場表演。
11
Vladimir Horowitz
(1903-1989)
弗拉基米爾于1920年在哈爾科夫舉行的獨奏音樂會中首次亮相。1925年,他的名氣大幅度增長;1928年,他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首次亮相,隨后成為美國公民。
他以擅長表演浪漫主義的作品而聞名,包括肖邦、拉赫瑪尼諾夫和舒曼的音樂。
12
Stephen Hough
(1961-)
曾被英國經濟學人雜志選為當代20大博學之人的霍夫,也同時是首位獲得美國麥克阿瑟獎的古典音樂演奏家,并于2014年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勛章。
13
郎朗
(1982-)
郎朗在舞臺上無與倫比的表現力永遠改變了古典音樂世界。在大陸,成千上萬的孩子用所謂的“郎朗效應”來演奏鋼琴。因此,無論是否喜歡他的風格,都不能否認郎朗對古典舞臺的影響。
14
Franz Liszt
(1811-1886)
匈牙利的鋼琴之王,享有“鋼琴上的帕格尼尼”的盛譽。他是古典音樂圈里聞名的高富帥和萬人迷,和肖邦是摯友。他的卓越才華和傳奇故事不必多說,想必大家都有了解。
15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
曠世奇才莫扎特,與海頓、貝多芬并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他的故事無需贅述了吧?
16
John Ogdon
(1937-1989)
Ogdon曾被認為是英國最偉大的音樂天才,1962年在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際比賽中獲勝,他與阿什肯納奇分享冠軍獎金,從此開始了國際演藝生涯。
對了,除了鋼琴家和作曲家兩個身份,他還是一位作家。
17
Murray Perahia
(1947-)
Perahia在4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演奏鋼琴,但直到15歲,他才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1972年,他成為贏得利茲鋼琴比賽的首位北美人,第二年,他與本杰明·布里頓和彼得·皮爾斯一起在奧爾德堡音樂節上工作。
1992年,骨骼異常導致他的手腫脹,并迫使他抽出一些時間休息表演。正是在這段時間里,他在巴赫的音樂中找到了慰藉。他的巴赫唱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好的唱片。
18
MariaJoãoPires
(1944-)
Maria是一位葡萄牙/瑞士籍鋼琴家,在古典音樂界已聲名遠播。她在5歲時舉辦了人生第一場演奏會,9歲時就獲得了葡萄牙青年音樂家的最高獎項。
1970年,她在布魯塞爾的貝多芬百年紀念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吸引了世界各地知名樂團的注意。她對肖邦、莫扎特和舒伯特作品的詮釋,受到了全世界評論家的稱贊。
19
Maurizio Pollini
(1942-)
波利尼被戲稱為“長了11根手指的鋼琴家”,他演奏曲目廣泛而多樣,從巴洛克、古典樂派、浪漫樂派,直到近現代作品均有涉獵。
1960年,當波利尼在國際肖邦鋼琴比賽中獲獎時,亞瑟·魯賓斯坦說:“那個男孩比我們任何人彈奏的都好。”從那時起,波利尼就與指揮家克勞迪奧·阿巴多和維也納愛樂樂團一起演出,成為當今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
20
Sergei Rachmaninov
(1873-1943)
拉赫瑪尼諾夫從4歲開始習琴,然而最初并無突出的表現。1895年,費時多日的“第1交響曲”首演失敗,此后大約3年時間,他一蹶不振,甚至考慮放棄作曲。
不過在經過心理治療與放松之后,他重新振作,并在1901年11月親自首演了代表作《c小調第2鋼琴協奏曲》,大獲成功。
21
Sviatoslav Teorisovich Richter
(1915-1997)
前蘇聯鋼琴家,40年代常在蘇聯各地巡回演出,50年代后又曾前往歐美各國表演。1961年獲前蘇聯人民藝術家稱號。他還是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部的名譽博士。
里希特以技巧純熟、構思深刻、富于鮮明的戲劇性表現力著稱。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手指的堅韌性,像前蘇聯著名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許多作品中那尖銳的連續強音,只有里希特的雙手才能夠演奏出作者所要求的那種宏大氣勢。
22
ArturRubinstein
(1887-1982)
亞瑟·魯賓斯坦是李斯特的學生,2歲時就被發現天賦過人,5歲時便登臺演奏,13歲時就在柏林愛樂樂團首次亮相。
1976年6月10曰,89歲高齡的他,在倫敦的維格摩爾廳舉行了告別演奏會。他在鋼琴史上的地位無疑可列入十九世紀末的巨人之一。
23
Clara Schumann
(1819-1896)
Clara是19世紀少有的女鋼琴家,她是當時的超級巨星。她的才華遠遠超過作曲家丈夫羅伯特,她還寫了自己的音樂。
24
Jean-Yves Thibaudet
(1961-)
他被譽為“在當今眾人面前最令人興奮的天才之一”,以其雄辯式的分句、光輝的色彩,與燦爛的技巧而聞名于世。
在過去17年里,他曾經與波士頓交響、芝加哥交響、紐約愛樂、克利夫蘭管弦、費城管弦、舊金山交響、蒙特利爾交響、倫敦交響、皇家音樂會堂管弦、鹿特丹愛樂等國際知名樂團合作過。
25
內田光子
(1948-)
日英鋼琴家內田光子以詮釋莫扎特聞名,是被公認的“莫扎特專家”。在今天的世界樂壇上已是可與阿格里奇并駕齊驅的最棒的女鋼琴家之一。
14歲那年,她在維也納舉行了第一次獨奏音樂會。她的演奏風格著重表達內心而非炫人的技巧。
能獲得這樣的國際聲譽,想必上榜的鋼琴家們都經歷過不少傳奇勵志故事。
下面這本書,包含108位鋼琴大師深度專訪及20年珍貴現場記錄,帶你近距離接觸鋼琴家的世界!
更多美好制造優選好物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