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三國之見龍卸甲》看不懂很正常,因為他是一部架空片。你越是熟讀《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你反而就越看不懂。
在小說中,趙云出道于192年的大戰文丑;到了這部電影中,導演李仁港把時間推后了20年,即諸葛亮六出祁山之時。
但更令人費解的是,導演把趙子龍的出場時間安排在劉備兵敗之時,卻又在給他加了一段雨夜劫寨的戲份之后,趕緊又讓他去單騎救主。最后便是領命出征,被困鳳鳴山。
這些場景虛虛實實,其實不管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書中很多情節都是沒有的。
但有一點要值得注意:在電影中,趙云出道于鳳鳴山,最后又被困于鳳鳴山——畫了一個圈,這對于我們回答這個問題非常有幫助。
那么,趙子龍為啥非要去鳳鳴山呢?
首先,趙子龍的初心是“畫一個圈”之后,衣錦還鄉。
電影的開頭,羅平安送給了趙子龍一幅地圖,并告訴他:做人,胃口要大,夢想也要大!
趙子龍奉為圭臬,后來穿插了一段回鄉的感情戲,再次應證趙云的初心——圈沒畫完,勢不回鄉。
其次,趙云奪了曹操的手中之劍正是在鳳鳴山,后來曹嬰為了報仇,特意將其圍困于此。
這一點并不明顯,但電影中有條暗線交待:關興和張苞作為趙云的羽翼去突圍時,曹嬰特意斬其兩翼,并于陣前向趙云示威——阿公失去的尊嚴,我要替他奪回來。
所以,曹嬰在明知鳳鳴山易守難攻的前提下,寧愿損失韓德五子,也要將其圍困于此。
然后,趙云出征時正值蜀中無大將之際,五虎將凋零之后,蜀國危急,諸葛亮特意將趙云安排在鳳鳴山,牽制曹軍。
趙云去鳳鳴山時,諸葛亮送了他兩個錦囊,第一個錦囊對他有實質性幫助,而第二個錦囊卻是諸葛亮告訴了趙云真相——你被我利用了,但情況危急,沒辦法。
因此,趙云心灰意冷,并不想突圍。
最后,導演將五虎將的衣甲冢設置于此,趙云看見關羽、張飛、黃忠、馬超等兄弟的歸處均在此,他也想留下來。
關于這一點,電影給了光影暗示,并沒有臺詞和旁白。
總之,導演是想將趙云塑造成一個悲劇英雄:雨夜劫寨和單騎救主對應的卻是被諸葛亮利用,被大哥羅平安背叛,至于他那段青澀的愛情,更是無疾而終。
所以,趙云從鳳鳴山來,回到鳳鳴山去,畫完一個圈,形成了一個輪回。
以上,當架空片看沒問題,只要想拿《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情節和他對照,就會犯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