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又拯救了京劇嗎?

郭德綱沒有拯救京劇,他也沒能力拯救京劇。

京劇沒落了,沒錯,這是事實。可是,導致京劇沒落的基本原因是什么呢?

是受眾太少。

郭德綱的確可以為京劇增加一些受眾,可惜,杯水車薪,起不了多大作用。

京劇的受眾少,是它的表演形式造成的。

一方面是音樂旋律。京劇的風格,風格這玩意兒,一旦固定住了,就必然會損失掉不喜歡這種風格的受眾。任何一種音樂風格都是一樣的。

另一方面就是唱詞。現在的人們,不僅想要享受多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并且不想聽得太累。在有更多音樂可選擇的情況下,人們大都懶得開動腦筋去猜想演員的唱詞到底是什么。——這一點,其實也與推廣國語有關。京劇的上口并不是國語,再加上韻,有多少人有興趣先找來唱詞看看,然后再聽戲?

管他西皮二黃,無非是板不同,旋律本身就比較固化了,在聽唱之前還得先做功課,好麻煩,大家每天那么累,來點“快餐文化”也就滿足了,沒幾個人有耐性深究內涵。

郭德綱帶不火京劇,京劇已經沒救了。

不光是京劇,絕大部分戲曲曲種都完蛋了。

完蛋的原因,就是文化沖擊。

因為整個社會曾經走歪了路,崇洋媚外,追捧西式文化。而文化的受眾是要從小培養的,傳統戲曲文化受到西式文化沖擊,沒能維住一定量的低年齡受眾,到了現在,受眾群斷檔了,所以戲曲才敗落。

想重振,很難。目前的戲曲,包括藝術水平和傳播層次,至少要固定住——就這一條就沒戲了,多少戲曲演員早就不以戲曲為根了,畢竟演員要謀生而戲曲賺不到錢。

在受眾斷檔的情況下,從0開始制造吸取文化氛圍,爭取那些低年齡人群,還要等他們成長到可以去影響其他人,這需要太長的時間,至少得五六十年,但是目前的戲曲行當恐怕撐不了那么久,沒能到受眾群體有什么起色,怕是行當先死翹翹了。

最后,從近期的郭德綱與王某人的事件中來看,戲曲行當里也沒什么好人。沒有好人的行當,死得更快。

那些什么名家,其實也高不到哪去。在京劇面臨存亡危機的關頭,名家們雖然沒有拉偏架,但是也沒人出來說句公道話呀。

你想,一個行當里,如果連那些長輩名家都這么縮頭,行內出事,他們連句公道話都不肯說,這個行當有什么救?又有什么救的價值?

現在的京劇行,還不如當初的相聲行呢。相聲最不景氣的時候,郭德綱挨整的時候,起碼還有幾位名家大師肯出面說幾句公道話。而現在的京劇行,連個有良心的好人都找不著,這種情況,怕是神仙下凡也難救得了嘍。

3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京劇這調調后輩人越來越沒多少人愿意聽`不是京劇不好丶是這輩京劇傳承人的錯丶郭德綱沒紅時都說`相聲完了`出了個李玉剛丶京劇大家們丶心急火燎的說人家瞎改京劇`一邊紅著眼說別人不行瞎改丶李玉剛唱的不是京劇`郭德綱救不了京劇`京劇大家們傳承人干嘛去了`不該為京劇做點什么嗎?只有愿意聽才有市場、拿出老調調跟唱京劇的對調調`這不對`那不行`人家不唱了`就更沒人聽了丶千百年歷史會寫的明白的是誰斷送了京劇丶那個傳承人沒傳下去

  2. 京劇已經沒有什么社會意義了!只是留住了記憶罷了!

  3. 京劇讓人喜歡是以前沒有別的娛樂方式,有錢人的一種消遣,現在人有多種娛樂方式,京劇是年紀較大的人的一種記憶,拯救京劇,不是個人的事,我就是不明白,拯救的意義是大家都愛聽?都愛看?都愿意為此消費?喜好是個人行為,歷史悠久,不見得意義重大,受眾少,是原因,真要說拯救,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