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的大女兒郭芙后來怎么樣了?

謝邀!

通過蛛絲馬跡,我們可以推測,第三次華山論劍之后,耶律齊叛變了!那郭靖的大女兒郭芙后期去哪兒了呢?

郭芙含著金鑰匙長大,身邊跟著對她言聽計從的大小武兩兄弟。在郭芙見到耶律齊之前,還在苦惱嫁給這兩兄弟的誰呢?因為楊過的誣陷之詞,沖動之下還砍了楊過手臂。結果到最后郭芙和耶律齊成親,有感情是一定的,卻未必有多么的深刻。

襄陽生死大戰后,郭芙明白了自己的心意,發現自己對楊過愛的深沉!這就為耶律齊反叛留下了隱患!郭芙天生大小姐脾氣,耶律齊處處忍讓,難免有疲憊的時候。郭芙內心就會不由自主的去將耶律齊和楊過對比,對耶律齊的態度就會越發的不滿!夫妻間鬧矛盾很正常,但是耶律齊礙于郭靖黃蓉的面子,也不好發作。又鑒于自己的兒子(連載版倚天有耶律齊孫子的記錄,姑且認為他有兒子),耶律齊也只能將就的過!

忽必烈曾經說過,“耶律雄才是個大大的忠臣,要為他平反!”忽必烈亡襄陽之心不死。必然會想著分化中原武人的實力,他肯定會以此為機會,去發動反間計,去動搖耶律齊!耶律齊本就過的不幸福,內心產生了動搖!

他名義上是丐幫幫主卻事事要聽黃蓉安排,做不得主,只是個傀儡。射雕中有提及到耶律齊只學會了十四掌降龍十八掌。耶律齊作為丐幫幫主,郭靖的女婿,又是周伯通的弟子。自身人品武學,都無可挑剔。按理來說,郭靖應該將自己武學傾囊相授,將他作為接班人來培養。卻只傳授了他十四掌。說明郭靖夫婦對耶律齊起了防范之心。

鑒于這種情況下,耶律齊收到了忽必烈的消息,猶豫再三,決定叛變!并且開始策反丐幫部分弟子!在射雕時期,凈衣派就有想投靠金人的先例,彭長老在射雕時僥幸不死,又轉投了蒙古。黃蓉上位凈衣派的實力大大削弱了,耶律齊是幫主,策動這些人很簡單。

襄陽大戰后的第三年,忽必烈實行的自己的諾言。如果耶律齊在丐幫做幫主,幫助宋軍對抗蒙古。兒子在阻擋蒙古軍的進發,忽必烈卻為老子平反,說他是大功臣,這不可能!忽必烈能做,其他的大臣也不可能答應。忽必烈有心平反,必然也要有合理的理由!

耶律齊帶著部分丐幫弟子去投靠,又清楚襄陽城內部情況。為忽必烈進攻襄陽,可以提供大量的情報。忽必烈必然大喜,為耶律雄才平反!而且這極有可能是忽必烈為了顯示誠意,耶律齊叛變之前就做了。耶律齊繼續潛伏,等到關鍵時刻發難。

所以,我覺得耶律齊反叛的可能性很大!

耶律齊叛變后,郭芙突圍而出,去古墓找楊過告知消息。

耶律齊叛變必然是驟起發難,不然以黃蓉的聰慧,肯定能夠察覺!耶律齊叛變,又去過古墓,需要告知楊過提前做好準備以防耶律齊對他不利!這時候襄陽雖然被圍攻,卻不是致命的時候。郭芙有軟猬甲在身,突出重圍的可能性很大。她帶著自己的孩子去到了古墓,將耶律齊叛變的消息告訴楊過,并托他照顧兒子!

郭芙在古墓待了段時間,擔心父母安危,想趕回襄陽。此時襄陽城已經被團團圍住,想要進入已是不可能了!不久之后,襄陽城被攻破,郭靖夫婦和郭破虜都殉國了!郭芙悲痛難忍,去找耶律齊報仇!卻被耶律齊或者蒙古兵所殺!

楊過未料到戰事如此慘烈,待他發覺不對時,已經無可挽回!只好進入蒙古軍中,逼耶律齊交出降龍十八掌的要訣,將他殺死!楊過將郭芙的孩子養大,并把打狗棒法和殘缺的降龍十八掌交給他,讓他繼承郭靖夫婦的遺志!并告知丐幫若是有難,可來古墓求助。

所以,倚天中史火龍的妻子才會找到古墓派!滅絕師太,襄陽城破時沒有提到郭芙,是因為郭芙早已不在城中!

堅持原創,我是開萍!這樣的腦洞你喜歡嗎?期待你的關注!

1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亂七八糟,

  2. 明天發個微信問問金老師先,你們不要在這里胡說八道

  3. 看了小編的文章 真羨慕楊過 雖然小龍女被伊志平上了 當楊過卻乘機勾引了李莫愁 陸無雙 程英 公孫姑娘 另外小龍女死后 郭芙 郭襄又先后懶上楊過了 這可是齊人之福

  4. 放吧!耶怎么可能叛變?郭靖全家除郭襄全戰死了。

  5. 小編缺錢瞎扯

  6. 拿現代人耶率齊一樣的處境日子肯定是不好過的,就好比是做了有錢人的上門女婿,老婆又是個習蠻任性的主,心里還時常惦記著昔日的情人。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男人總有一天承受不住會爆發的!!!郭芙對揚過的感情就是愛的深,才恨的切,再是后來真心喜歡耶率齊的話,郭襄遇楊過時郭芙猜到是楊過就不會那么過激了,女人心里越是放不下,嘴巴就越是不饒人!!!!

  7. 郭芙去古墓時小龍女早己毒發身亡,楊和郭芙同病相憐結為夫婦,同出古墓殺死耶律劑后隱居古墓

  8. 提這些問題,想這些問題,又答這些問題,我只能說 小編在這求評論呢………!我覺得金老先生都不去想寫這些解釋這個,也就說 只有小編在這意淫了……

  9. 書是人寫的,歷史的變遷是不可更改,描寫人物是一種構思與幻想,關鍵是如何寫,更不別絞真,正如倚天屠龍有一句,當它是輕風拂面。我當它是笑言雜談,不值一捉。

  10. 我要親自去問問金庸老先生,郭芙最后到底去哪里,結果怎么樣?他是執筆者應該知道那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