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劉羅鍋》實際上既不是宰相也不是羅鍋,這是真的嗎?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電視劇《宰相劉羅鍋》前幾年的熱播讓劉墉成了老百姓耳熟能詳的人物,流行媒體的作用確實是巨大的,不然的話劉墉不知道還要在故紙堆里躺多少年。

劉墉有沒有當過宰相或者擔任過相當于宰相的職務,這得從古代朝廷政治中樞構成說起,宰相是一種制度,在這種制度下的最高長官是丞相。民間口口相傳,沒分得那么認真,兩者混為一談也是正常默認的事。明朝朱元璋時在胡惟庸一案后,朱元璋從此取消了丞相這一職務,自己當勞動模范,包攬一切掌管六部。

他的子孫沒他那樣的干勁,處理政務需要幫手,就慢慢形成了內閣制,明代中后期內閣大學部士權力已經相當大了,在內閣中權力較大的首輔人們習慣稱之為宰相。


到了清代,繼承了一部分明代的制度,清朝任文華殿,武英殿,保和殿,文淵閣,體仁閣,東閣大學部士就相當于內閣大學部士,但清朝皇帝為了防止本朝的內閣像明代的那樣權力過大,采取了一些措施實際上架空了內閣。

譬如康熙喜歡和自己信任的大臣在南書房辦公,雍正皇帝更是設立了軍機處,成了皇帝的秘書班子,到后來發展成國家一切軍政要務的決策機構,盡管論權力比不上明代的首輔和以前的宰相。

所以清朝官場中人認為,當了三殿三閣的大學部士,只能稱作“中堂”,并不能稱宰相,一定要入職軍機處,才可能被稱作宰相,而軍機處領班大臣那才是名副其實的真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那劉墉的履歷表上有哪些任職經歷呢,他擔任過吏部尚書,工部尚書,督察院左都御史,體仁閣大學部士,上書房總師傅,職務蠻多,名氣也不小,可是他從未進入過軍機處,也就是講劉墉從來沒有接觸過帝國的政治決策中樞。他入過內閣,當過體仁閣大學部士,叫“劉中堂”是最恰當的。


還有他被稱作“羅鍋”的事,自古科考出身的人,不說一個個都要求瀟灑俊男,但基本體形必須具備的,劉墉是乾隆15年進士,如果真的駝背,恐怕連科考的機會都不會有的。

給劉墉加上“羅鍋”帽子的不是電視劇里的乾隆皇帝,而是他兒子嘉慶皇帝,嘉慶當皇子的時候,劉做過他的老師,二人關系也比較好。嘉慶當皇帝時,劉已經是80多歲的人,背有些駝也是正常的,嘉慶皇帝曾經戲稱他“劉駝子”,皇帝金口玉言,這一稱呼就流傳開來,本來好好的不駝背的劉墉被傳成了天生一駝子。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9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乾隆年間漢臣不掌實權的。和珅那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2. 看來,挖墳掘墓,忠、奸。都逃不了

  3. 國家挖墓叫考古,私人挖墓叫盜墓。

  4. 大陸那樣事都好,就一件事缺德挖墳掘墓盜寶你挖秦檜的墓各朝奸雄的墓,老百姓也解恨,至于各朝忠臣良將的墓不應該挖?一

  5. 滿清的墳,挖了也就挖了,因為他們老家在俄羅斯。

  6. 渣渣導演胡吹亂改[靈光一閃][靈光一閃][靈光一閃]

  7. 為什那些挖墳掘墓的還能稱專家呢?它們咋不去控它爸爸媽媽、阿公阿么的墓呢。

  8. 清朝軍機處遠比不上明朝的內閣,明朝內閣稍遜于宋朝的宰相,宋之宰相又比不上漢唐的。清朝的吏部尚書真的是超級大官了,完全不遜于軍機處

  9. 乾嘉不久遠, 何故要掘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