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到底有多大?許多人對解放戰爭中雙方的實際“作戰兵力”至今是一頭霧水,總是以為蔣軍有800萬部隊,其實那是三年戰爭中被我軍累殲累補的總數字,并非一股腦都在。至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前,蔣軍的部隊總員額只有430萬人,而這430萬人也不是都能拿著槍上戰場的,特別注意此點。
所謂的軍隊總員額,那就是所有穿軍裝的人員總數,這其中僅龐大的總部、戰區和后勤機關,以及軍事院校和兵工部門就占去了101萬人。那么多大中城市、重要軍事機關和倉庫要不要留下警衛部隊?華南、華東、西南的我方游擊隊要不要“清剿”?這又分去了蔣軍的一些作戰部隊,比如韓練成的第46軍就曾經在海南對付瓊縱。
另外,在美國的幫助和接收日本飛機艦船的情況下,老蔣近乎是重建了海軍和空軍,其中海軍3萬人空軍16萬余人。在當時的國軍作戰序列中,還有大批投降的偽軍和地方游雜武裝,這些部隊最初很不受陳誠待見,連正式的番號都不給,比如孫殿英的暫編第三縱隊等等,通稱為“非正規軍”,亦有74萬余人。
蔣軍還組建了什么獨立炮兵部隊、獨立騎兵部隊、機械化的“快速縱隊”、傘兵部隊、交警總隊、通信部隊等雜七雜八的“特種兵科”部隊,也有36萬余人。因此總數雖然不少,但是以430萬去掉101萬、74萬、36萬和19萬,其正規軍其實只有約200萬人,攏共編為86個軍(或整編師),按照我軍的計算方式,統一標定為248個旅的建制(注意是整編旅或者野戰師)。
粗略地平均一下,248個旅級建制共200萬人,那么每個旅就是8000人左右(各旅人數肯定不是一致的,我們是進行框算)。那么實際用在第一線跟我軍作戰的部隊有多少呢?193個旅,原因前面已經介紹過了,然后戰爭初期搶去解放區的一些城市和地盤后,蔣軍又必須分兵把守,所以再把守備兵力去掉以后,蔣軍能夠拿出來遂行機動作戰的部隊又有多少呢?117個旅。
換句話說,別看蔣軍430萬人的紙面總兵力聽起來挺嚇人,而真正與我軍進行野戰的正規軍僅有117個旅90余萬人馬,再添點也不過百萬冒頭。而人民解放軍在內戰爆發前,擁有野戰部隊61萬人(組成野戰縱隊的那部分),另有地方部隊66萬人,總兵力約計127萬人,尚不計可以配合主力作戰的80萬民兵,包括縣大隊、區小隊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老蔣在抗戰期間拼命削弱雜牌擴充中央軍的份額,但是在解放戰爭爆發時,其正規軍里面中央系部隊也不過占到六成,桂軍、晉軍、滇軍、川軍、西北軍、東北軍、“馬家軍”和綏遠系部隊,都或多或少保留了一些部隊。而這些部隊出于自保的目的,并不完全服從南京的命令,所以蔣軍的正規軍數量打起仗來還要再打點折扣。
而我軍的戰略指導思想是“存人失地,人地兩存,存地失人,人地兩失”,也就是從來不爭一城一地之得失,專司在野戰中殲敵有生力量。如此就沒有包袱,就不需要分散兵力去守備城市,進而可以集中絕大多數正規部隊與敵周旋,此消彼長,蔣軍本來就不大的兵力優勢,進一步被弱化,比如東北杜聿明要求增兵兩個軍,老蔣楞是拿不出來。
這也是老蔣的另外一個短板,就是哪里都不想放棄,都想控制在手里,兵力分攤的后果就是,在哪一個戰略區都不具備絕對優勢。比如東北杜聿明只得到了不足30萬人、華東顧祝同不過45萬人,華北和中原戰區也大體如此。唯一占絕對優勢的是后來胡宗南進攻延安,大約是以17萬人對付我西北野戰兵團的26000人,可問題是,陜北是最沒有戰略價值的進攻方向,完全是出于政治和宣傳的需要。
所以結論很清晰,在兵力上蔣軍并不具備多大的優勢,隨著不斷出現整建制被殲滅的情況,以及我地方部隊不斷升格為野戰軍,這個相對優勢也越來越小,因此僅僅兩年以后就被逆轉。僅解放戰爭第一年,蔣軍就被殲66個旅54萬余人,加上非正規軍一共損失了71萬人,之后雖然也拼命補充、重建和征兵,但是永遠也趕不上被消滅的速度。
那么蔣軍真正比較明顯的優勢在哪呢?第一是海空軍,只不過海軍在之前根本用不上,而空軍又沒有抗美援朝時美國空軍的那個強度,因此對戰局影響十分有限。不過在戰爭末期的沿海地區作戰中,其海空軍的優勢還是有所體現的,比如金門戰役等等,如果不具備這個優勢,恐怕被解放的就不單單是海南島了。
第二是為數不少的美械裝備,當時蔣系正規軍中有四分之一的美械或者半美械部隊(另外四分之一國械和一半的日械),在初期的交手中確實讓我軍不太適應。但一方面美械部隊比例不夠大,另一方面是美械太費彈藥,而蔣軍脆弱的聯勤機構又不能滿足前線需要,所以美械的威力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彭總在1947年2月1日的講話中特別指出:
“蔣某人要繼續作戰,不僅兵力發生困難,軍火也已發生很大困難”,比如淮海戰役后期,杜聿明率三個兵團逃跑,跑到半路又奉命掉頭救黃維時,曾要求南京方面空投糧彈以維持作戰,結果回電卻是“無糧彈可投”,氣得邱清泉破口大罵:沒有糧食彈藥那還打個鳥仗!
而隨著“常大隊長”不斷輸送美式武器武裝我方的部隊,到1947年以后我軍持有的美械也越來越多,什么105榴炮、火箭筒、坦克、輕重機槍、湯姆遜、卡賓槍,要什么有什么。尤其是華野和東野打擊的多為中央軍嫡系,所以繳獲數量更多,到三大戰役前夕,蔣軍的美械優勢早已經蕩然無存,華野和東野的炮火,也完全碾壓了當面之敵,“小米加步槍”并不是一直存在的情況。
關于蔣軍戰敗的主要四點原因,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有總結,本文主要闡述和說明的是,蔣軍在戰爭初期雖然擁有一定的優勢,但其實只是差距不大的相對優勢,再加之高層腐敗和無能,所以三年時間就被趕出了大陸。這種相對優勢跟1950年爆發的戰爭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否則的話,我人民軍隊完全可以再用三年時間,把另外一支軍隊也趕下海去。
作者表訴的很客觀,但是重點的分析還是比較簡單點了!
記得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
寫的好!有說服力
還是比較客觀
寫的詳細[贊][贊][贊][玫瑰][玫瑰][玫瑰]
空軍太弱,要是有美國空軍那個強度,即便被包圍也不怕,可以空投補給,也可以轟炸包圍圈
作者牛逼。很客觀
比較客觀的文章:不黑誰也不捧誰
主要是民心!
分析的很全面,很詳細[贊][贊][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