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很多人認為嘗膳太監是防止有人下毒。
但其實這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以最常見的下毒藥砒霜為例,溶于水以后是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
也就是說,嘗膳官就算吃到砒霜,他也不會有什么感覺,更不要說還有飯菜的味道遮掩了。
另外,砒霜并不是氰化物,吃了很快就死。
即便吃了很大劑量的砒霜,從吃下去到出現中毒癥狀,至少需要十幾二十分鐘時間。
而如果皇帝吃飯,這么長的時間肯定該吃的都吃下去了,該中毒早就中毒了。
至于以前的一種謠傳,說是每個盤子里面都有銀牌,可以檢測出砒霜。
這個銀牌子確實是有,但根本不可能檢測出砒霜。這是因為砒霜和銀不會有化學反應,除非砒霜加工非常粗劣,里面還有大量雜質尤其是硫,才會導致銀牌子變色。
如果砒霜純度較高,雜質少,銀牌是不會變色的。
其實,嘗膳太監的人物,主要是嘗一下菜的冷熱和咸淡。
他覺得不好的,直接就不會送到皇帝那里。
當然,如果發現似乎有些變質或者火候沒到的,也不會送到皇帝那里。
其實,皇帝每天吃的飯,其中絕大部分是擺樣子的,類似于自助餐廳里面很多不會有人凍的冷盤。
而真正每天皇帝吃的,一般也就二三十個現做的菜。
這些菜的材料都是皇家特供,在里面下毒幾乎是不可能的。而御廚通常是常年在皇家服役,讓他們下毒基本也沒有可能。唯一可能就是太監將菜端過去的時候,在碗里面下毒。但太監端菜不能是一個人活動,都要是一群人,下毒基本也沒有機會。
所以,即便有人要下毒害皇帝,不可能在這種吃飯中下手。
慈禧毒殺光緒,主要是送了一碗藥,里面應該就有砒霜。當然,慈禧其實毒殺光緒有無數方法,甚至派太監去硬灌下毒藥也可以。
慈安太后則是被暗算的。
據《翁同龢日記》及《述庵秘錄》記載,三月初九日晨,慈安還能夠找見大臣,沒什么問題,只是有些輕微發燒。
然而,第二天早上慈安就病了“東太后感寒停飲,偶爾違和”,當然突然就死了。
而慈安太后當時才45歲,身體一向還不錯,反而慈禧當時剛剛大病一場。
溥儀認為,慈安太后就是被慈禧暗算下毒害死的,方法可能是在點心里面下毒。
當時慈安天后可能有些感冒,慈禧就送來她平時喜歡吃的點心。
然而慈安太后早上突然暈倒,到中午就不行了,這就是一個中毒死亡的過程,需要幾個小時時間。
至于慈禧早就想除掉慈安這個絆腳石,因為慈安是正宮太后,地位在她之上。這個人的存在,對慈禧本來就是威脅。
所以,敢于對皇帝下毒的人,肯定是皇宮里面的,掌握實權的人。這些人如果沒有實權,即便毒死皇帝也沒用,反而會被誅九族。
而既然他們敢于下毒,就說明這些人其實已經掌握了大權。
皇帝落在他們手里遲早是死,根本不需要在日常飯菜里面下毒。
另外,大家也許不知道,從毛澤東開始,所有飯菜的材料和作料,都必須經過化學檢驗,保證沒有毒。
這是蘇聯學習來的經驗,用于保衛首長。
懂藥理的人,直接用普通食材就能下毒……根本不需要這么麻煩[摳鼻]
老郭說于謙他爺在宮里上崗第一天就嘗出了砒霜。[捂臉]
我好奇,誰第一個知道砒霜沒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