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仔細研究奕䜣,你會發現他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也是一個滿清的功臣。
這個外號鬼子六的家伙,其實比他四哥咸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道光沒有選擇鬼子六做皇上,屬于有眼無珠。
事實上,奕䜣雖然是親王,但一點沒有滿清貴族的昏庸和保守。相反,他頗能接受新鮮事物,銳意進取。
但是奕䜣本人性格孤傲,不懂得拍馬屁拉關系,最終沒有成為皇上,也成為過河拆橋的可悲卒子。
咸豐上臺以后,對奕䜣是打壓的。咸豐其實很清楚,自己任何方面都不如弟弟奕䜣。而奕䜣幾乎是當時滿清貴族里面最強的幾個,咸豐的兒子估計也仍然不是他的對手。
所以,咸豐不但生前盡量排斥奕䜣,甚至死時都不允許他來熱河吊孝,其實就是限制他的權力。
然而,咸豐做夢也沒想到,連字都不認識幾個的慈禧,竟然忽悠了慈安太后,然后聯手奕䜣干掉了肅順等八大臣,掌握了軍權。
只是,當時的慈禧不過是二十多歲的半文盲婦女,壓根不懂得治國,所以國家大事交給奕䜣這個議政王負責。
而奕䜣坐這個位子,也很稱職。他一方面大搞洋務運動,一方面將主要軍事力量用于對付太平軍和捻軍以及西北回孽叛亂。
事實證明,洋務運動雖然算是扯了一個大淡,最終在甲午灰飛煙滅,但至少延長了滿清30年陽壽。
而盡全力剿滅太平天國和捻軍、西北回孽叛亂,也為滿清延長20年陽壽。
如果不是奕䜣,恐怕甲午戰爭壓根不可能有什么黃海海戰,什么鐵甲艦打仗,而是日軍摧枯拉朽攻入大陸腹地,滿清亡國。
只可惜,奕䜣此人壓根不是合格的政客。
這家伙性格頗為有趣,薩沙很喜歡他。奕䜣平時平易近人,酷愛布庫摔跤,經常去旗人視為的相撲營打架。因為他干瘦又不高,經常被人打敗,摔在地上,他也不說什么。
薩沙記得有一次,奕䜣和一個大胖漢摔跤,眼見就要輸。傍邊奕䜣的部下召集,暗中喊了一聲出左腿,結果打贏了。
誰知道大胖漢和他的旗人朋友,不知道這是奕䜣,勃然大怒,怒罵:兩個人摔跤,傍邊還有人指點,這他媽要臉不要?
奕䜣這才下不來臺,高呼:混賬東西,我是王爺。來人,給他們點厲害嘗嘗。
結果旁邊圍觀的旗人趕忙勸:王爺贖罪,他們都是粗人說粗話,不要和他們計較。
被罵的奕䜣也就算了,悻悻而去,之后還是來摔跤。
旗人對奕䜣很愛戴,認為他毫無架子,根本看不出是王爺。
但是,因為他的這種平易近人,讓慈禧太后很不滿認為他不顧身份,多次訓斥他。
同時,慈禧太后當時希望獲得所有權力,奕䜣這人如果識相,就應該主動交權,不然恐怕性命難保。
誰知道,奕䜣這人脾氣臭,竟然和慈禧吵架。
慈禧曾說:大膽奕䜣,沒有我和皇太后(指慈安太后),哪有你議政王的位子。
奕䜣竟然硬頂:臣不明白了,議政王是祖宗留下的制度,怎么變成太后賜的了。
結果呢?
推翻肅順剛剛4年,1865年慈禧就廢除了奕䜣議政王的職務,從此奕䜣開始夾起尾巴做人,權力失去大半。
即便如此,奕䜣也全力推進洋務運動。
可以說,奕䜣作為體制內的人,推行洋務運動已經是最大最大的改革了。
即便如此,慈禧太后還是不容恩有人敢和他作對,1884年把奕䜣剩下一點點權力也廢除了,讓他退休。
直到甲午戰爭慘敗,慈禧太后才想到了奕䜣的才華,又讓他當總理衙門大臣,并總理海軍,會辦軍務,內廷行走。只是此時奕䜣已經六十多歲,身患各種疾病,又老又病,難以勝任,沒幾年就死了。
一般認為,奕䜣是從道光開始,皇族中最有才華的一個人。
遺憾的是,他的本質任然是維護滿清腐朽統治,做多也就搞搞洋務的皮毛而已,自然挽救不了帝國滅亡的命運。
其實,一個人往往因為自己所處的地位,限制了自己的才能的發揮。
如果奕䜣是個革命黨,他恐怕更能發揮自己的才華吧。
其實,一個人往往因為自己所處的地位,限制了自己的才能的發揮。\n如果奕䜣是個革命黨,他恐怕更能發揮自己的才華吧。\n最后兩句最過癮。
恭親王,李鴻章,榮祿,慈禧都是晚清政壇一流的政治家
沒有魄力,應該積蓄力量直接把慈禧拿下,自己當皇帝
洋務運動的靈魂人物就是這個恭親王,現在歷史故意淡化他罷了!
本人認為奕欣與咸豐的水平差不了多少,應該是各有所長,否則道光也不會猶豫不決。
薩沙和奕訢喝過酒[耶]
是誰跟你說的慈禧是連字都不認識幾個的文盲?
西大后不重用奕忻是導志失敗,但也換救不了清朝的滅亡,
光緒皇帝是恭親王的兒子。
為什么甲午戰爭失敗了,就說明洋務運動沒用?洋務運動時期,大陸還能造軍艦呢,半個世紀后連汽車都造不出來。雖然洋務運動局限性很大,但是意義也很重大,不僅對清王朝,對大陸的意義也很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