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版《汾河灣》好笑有一個前提——必須聽過并熟悉正常版的《汾河灣》。
對于熟悉正常版《汾河灣》的觀眾,車禍版《汾河灣》的樂趣,并不在于相聲本身。
而在于看喝醉的于謙,在舞臺上是如何說憑靠本能說相聲,再看郭德綱是怎么把于謙的醉話圓回來的。
一個是喝醉酒后憑靠意識的意識流捧哏,一個是努力想把滿是窟窿的段子圓回來的逗哏。光看小黑胖子滿頭大汗“補褲襠”的樣子,就值回票價了。
不明就里的觀眾,或許反倒會誤認為是郭德綱喝多了。
“于老師拉來了”
這次車禍版《汾河灣》,要從于謙老師戒酒說起。
熟悉相聲的觀眾都知道,于老師有三大愛好。“抽煙、喝酒、燙頭”。
但很少有人知道,于老師也戒過酒, 這一戒就戒了3個月。突然有一天自己感覺差不多了,可以開戒了,于是約了朋友,一起喝酒。
喝酒之前,于老師心里很有底氣:自己戒了這么長時間久,這次不能放開喝,不然身體受不了。
于是,于老師建議大家少喝。甚至不要喝白酒了,喝點啤酒。適當喝點就完了,自己晚上還有演出呢。
這一喝,就從上午10點喝到下午4點,于老師喝了20扎啤酒。
當時孟鶴堂勸于老師,說:“干爹,晚上北展還有演出,您不能這么喝。該走了”
于老師說:“大人說話小孩子別插嘴,我知道什么時候走。”
晚上6點,郭德綱到了北展劇場后臺,徒弟們圍了上來,說:“于大爺給拉來了。”
郭德綱還沒意識這句話的含義,說“讓進來吧”。
“進不來了,車上睡著了”。
《汾河灣》是第二場演出,第一場是燒餅和曹鶴陽的《打燈謎》,第一場原定時間是半個小時。
為了讓于老師醒酒,郭德綱給燒餅曹鶴陽下了“死命令”:全力拖時間,等待于老師酒醒!
半個小時的《打燈謎》,活生生延長到了一個半小時,估計燒餅都把這輩子知道的燈謎全說出來了。而后臺,一群人給于老師灌大量的礦泉水,催吐。
一個半小時,于老師終于被灌醒了,迷迷瞪瞪上了臺。
據于老師回憶,那一天,他完全是朦朧狀態,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么。
郭德綱的原話:再跟你說《汾河灣》我就是那個!
由此可見這次車禍版《汾河灣》給“小黑胖子”的心理陰影了。
老觀眾的意外之喜
對于德云社的粉絲來講,很多相聲段子都是耳熟能詳,甚至倒背如流了。不管是郭于的粉絲,還是其他演員的擁躉,再熟悉的段子還是看一回樂一回,如同馮鞏的那句“我想死你們了”。可是,如果有一天,熟悉的演員,將熟悉的段子,突然重新演繹,甚至創新,舞臺效果會出奇的好。
比如德云社逐漸成名時,郭德綱改編的《西征夢》。
這是一個老段子,講述的是慈禧太后和八國聯軍的事情。
但是郭德綱順應社會變遷,改成了美國總統和“老和部隊”的故事。
“老和部隊”名字也是這樣來的。
這個改編讓聽慣了傳統段子的觀眾,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很多人也是因此喜歡上德云社的。
再后來,德云社壯大以后,雖然也有改編和創新,但是一來創作本身就是很費勁的事,二來網路傳播太快,有時候你剛一發出來,全網都能搜到。所以德云社的粉絲,一直還是聽著原來的相聲演員說原來的相聲段子。
突然有一天,他們發現相聲段子改了。
而且還不是專門改的,是于謙喝醉了,憑靠本能進行意識流捧哏,郭德綱也因為于謙的胡言亂語,導致半天“入不了活”,滿頭大汗還不得不幫于老師圓回來。
知道了這前因后果,再回頭看車禍版《汾河灣》,于老師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樣子,和老郭心里上躥下跳但不得不說下去的著急。
這得是多可樂。
如何快速感受到老粉絲的快樂
如果真感受不到正常版和車禍版《汾河灣》帶來的差異,建議您聽聽德云社另一個段子《扒馬褂》。
這個段子大意就是:A因為某些原因需要穿馬褂,自己家沒有只好找B借。B不在家,只有B的老婆在,說借馬褂必須做到下面一件事:B在外面經常喜歡吹牛,A要負責幫忙把吹得牛圓回來,否則馬褂不借了。然后就是A在路人C面前一個勁圓謊引發的好笑事情。
這個節目是德云社每年開箱必備的節目,一般3個人演出,郭德綱和于謙固定,第三個人輪換——一般是德云社要捧誰就讓誰上。一般由于老師扮演B、力捧的徒弟扮演A,郭老師扮演C。
正常臺本里,B說的謊都差不多,每次觀眾在聽之前都知道B要撒什么謊以及A會怎么圓回來了。
正常版,可以聽閆鶴翔、張鶴倫演繹的《扒馬褂》、有點鬧騰和修改的看燒餅的那期。在熟悉大概流程后。你就可以看看孔云龍的神級《扒馬褂》。
你就會大概明白為什么很多人說車禍版《汾河灣》可樂了。
只說一句,第二場是白事會
一個真敢捧,一個真敢說!
孔云龍之后,德云社沒扒馬褂了[淚奔]
他們講的很好,之前聽過郭德綱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