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風靡歌壇十年,從歌壇天后跌落到出家為尼,她到底得罪了誰?

今天我們聊到李娜,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大陸女子網球名將、法網澳網冠軍、亞洲第一位大滿貫女子單打冠軍。

其實在上世紀90年代,有另一位李娜,同樣家喻戶曉。

在KTV,她的《青藏高原》令人望而生畏。

那句「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既是很多人喊破了喉嚨也無法逾越的高度,也是體現個人唱功的不二之選。

而被二手玫瑰梁龍深情翻唱并加入強烈個人特色的《嫂子頌》,原唱也是李娜。

更無須提當年熱播全國的電視劇《渴望》的片頭曲《好人一生平安》和婦孺老幼都會唱的《女人是老虎》,也都是她的代表作品。

毫不夸張地說,在那個年代,李娜就是一線頂流,和如今的華晨宇相比,人氣有過之而無不及。

出道十年,她為160多部影視作品唱了200多首主題曲。

放眼那個年代,誰能與之匹敵?

然而,在1997年的春天,入行整十年的李娜,于個人演藝生涯巔峰期,將戶口遷至張家界,在天門山選址造屋,后赴五臺山削發為尼。

這番操作,出人意料,令人費解又惋惜。

那個年代如果有熱搜,排行第一的恐怕就是:

李娜為何出家?


幼年喪父,生活艱辛

1963年7月25日,李娜出生在河南鄭州。家境一般。

李娜五歲那年,父親去世了,母親獨自一人拉扯她和妹妹長大。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盡管生活艱辛,但李娜堅韌不屈。

1976年,13歲的李娜考上了河南戲曲學校。

畢業后,能力突出的李娜決定留校,在實驗團演豫劇。

1982年,河南省第一屆青年演員調演。李娜憑《百歲掛帥》中佘太君一角,獲一等獎。

兩年后,她進了河南省豫劇院一團。又過了兩年,她轉到了省歌舞團。

作為傳統豫劇演員,年紀輕輕的李娜在河南已經小有名氣了。

但她志向遠大,不愿拘泥于現狀,想發展自己的歌唱事業。

經深思熟慮,她辭職南下,學習唱歌,后至北京發展。


開嗓驚艷,攬獎無數

豫劇出身的李娜,嗓音高亢嘹亮,大氣飽滿,于民族韻味中加入現代氣息,形成了早期真正意義的流行唱法。

她唱功了得,自己又愛好鉆研,真正將歌唱事業當成畢生追求,全身心投入其中,因此,想不成功都難。

全國「如意杯」歌手大賽通俗組冠軍、全國影視十佳歌手、大陸十大最受歡迎歌手……這些分量十足的獎項,她悉數攬入懷中。

與娛樂圈追名逐利的浮躁之人截然不同的是,李娜沉著冷靜,目標明確,規劃清晰。

她曾謝絕各類商演,花費大量時間,將自己關在房間里,練習發聲技巧,琢磨演唱方式。

明明可以靠天賦吃飯的她,愣是靠不懈的努力,將自己的音域擴展到三個八度,聽感上比韋唯、毛阿敏還多出了四度左右的有效音域。

她的唱功,即便放到今天,也能排在第一梯隊。


抑郁失眠,與佛結緣

高強度的訓練、巨大的工作量、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以及娛樂圈特殊的工作環境,使得李娜身體虛弱,精神萎靡。

那些年,「氣功」正熱。李娜未能免俗,練了一陣子。

效果不佳,而且身體每況愈下,成日恍恍惚惚,嚴重時甚至抑郁失眠。

再加上兩段感情都未得善終,李娜備受打擊,身心皆疲,十分落魄。

1995年,兩個信佛的朋友來看望李娜,送了她一本經書。

某天深夜,李娜輾轉難眠,心血來潮,拿出那本經書讀了起來。

經書晦澀,李娜艱難讀完,頓覺茅塞頓開。

而后,她又在朋友的陪同下去往寺院,與住持長談。

聽完住持的一席話,李娜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之后,她思忖數月,終決定出家。

1997年,李娜來到五臺山普壽寺女子佛學院專修班學習,剪去三千煩惱絲,法號釋昌圣。

1998年,昌盛法師到廣州無著庵修行,并正式受了三壇大戒。

再之后,為躲避媒體、照顧母親,李娜赴美修行,從此淡出人們視野。


出家緣由,眾說紛紜

時至今日,「李娜究竟為何出家」這個問題仍未有確切答案。

有人說她情感受挫,看透了凡塵俗世;有人說她已到達巔峰,難再突破,出家為尋求人生真諦;亦有人說此舉為公司炒作,博眼球的行為…

首先,第三點可以直接排除。

出家時的李娜,正處人生和事業巔峰,已是當時華語樂壇天花板一樣的存在,還需要用如此拙劣的炒作手法來營銷自己?

同樣道理,得罪人之說也是站不住腳。

而綜合她的人生來看,選擇遁入空門,或是因為想要潛心修佛,或是大徹大悟看透紅塵俗世,或是遠離世俗探求人生的真諦,不一而足。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我們或許不認可,但盡量保持尊重,不失為君子風度。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員
  1. 都不容易。

  2. 李娜本姓牛。